【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張凱銘語中評:特朗普為何刻意操作中國議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7-08-07 00:03:47 |
張凱銘對中評社提到,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沒有一貫的戰略綱領,過度強調務實性跟交易性,反而讓許多過去仰賴美國保障安全的中小型國家無所適從,難以掌握美國的外交與安全政策走向。因此,即使美國國務卿跟“國防部長”反覆向亞太國家強調美國的安全承諾不變,許多國家仍然相當質疑美國的戰略可信度。 張凱銘強調,譬如東協國家在南海議題上,已經不願再挑戰中國,反而選擇跟中方站在一起,這種順從的姿態便顯示許多中小型國家因為對美國的信任下降,轉而向中國靠攏來獲得安全的保障,結果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合作體系出現鬆動。 張凱銘評估,特朗普政府的施壓動作,很難成功迫使中國在朝核議題上低頭配合。從經貿制裁來看,中國鋼鐵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不到2%,管制鋼鐵製品,其實衝擊到的是加拿大與歐洲地區的美國“友邦”,反會引發貿易上的多邊危機。在科技智慧財產權方面,美國雖不滿中國的許多政策,但從國際貿易規則來看,中國的作為並非全然不合理。 張凱銘提到,如果將美國最近在南海與兩岸政策,也視作是對中國的施壓,效果同樣也很有限。例如美對台軍售內容基本都是前政府提出的內容,而南海爭端情勢比朝鮮議題更複雜,以特朗普政府在朝核議題上展現的外交手腕,很難期望美方能在南海爭端中得到好處。 張凱銘指出,中國在南海經過填海造島與前進部署後,實力今非昔比,而美國在南海周邊又失去菲律賓的合作,美中在南海的實力已是此消彼長。從八月初中國在處理美國海軍南海搜索失蹤官兵時的態度與行動,便可感受到中方的自信與從容。 張凱銘對中評社指出,如果美方此時在貿易制裁下重手,北京很可能採取有限度的報復措施,近日已有消息傳出,諸如大豆、汽車跟稀土等商品,都是中國可報復美國貿易制裁的工具,而蘋果和星巴克等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也可能被牽涉其中。 張凱銘解釋,從這一連串動作來觀察特朗普政府的美中政策,可發現其過度強調利益交換,缺乏穩健且具一致性的國際戰略指導,很可能導致美中關係在未來數年間再次出現類似此次的起伏震盪,但應不至於出現嚴重失控。 張凱銘認為,美中在朝核問題上的矛盾,或有助於使特朗普認識到北京的政策立場與能力局限,雙方後續的協調合作可望更趨合理務實。而從國際政治的軌跡來看,美國跟中國的長期互動已經形成高度穩定的競合結構,特朗普政府此刻雖然有意強調雙方的競爭摩擦,但美中之間的利益互賴會在其中發揮緩和作用,確保雙邊關係發展維持在基本軌道之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