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中小學文史課綱潛藏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7-08-12 00:16:01  


 
  總結

  任何國家的教育政策,必有國家意志的參與。因其資源來自國家,其任務應為培育國家的人才,促進國家的正向發展,並謀求全體國民的最大幸福。因此,“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課程綱領,自應在此一目標下發展,為“中華民國”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未來人才,以促進“國家”發展、人民福祉。絕不可因任何黨派之私而扭曲干擾此樹人之百年大計。

  《“中華民國憲法”》總綱清楚指出:“‘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因此,國文、歷史課綱以“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為空間範疇,在此空間活動歷時數千年之人事物為時間範疇,依適當比例呈現,以之為國民教材,培養具有寬廣胸襟、遠大識見之未來國民,俾其能堅毅果敢、不畏艱困、福國利民、光我中華。這個邏輯應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其次,教育資源來自稅收。納稅人不但繳稅,還節衣縮食,讓子女耗費十餘年青春歲月接受中小學教育,當然是希望兒女未來能具備一輩子安身立命的能力。而非因意識形態作祟虛耗青春。

  但課綱形成過程中,逐步除去課綱應擔負之“國家”責任,又以“多元”模糊掉核心價值觀,呈現某種虛無與不切實際。“虛無”讓“台獨”思想可以長驅直入,“不切實際”讓課綱理想與教學現場扞格不入。於是造成20年來課綱動盪不安,各級學校疲於奔命,學生學力懸殊兩極化,父母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國家”競爭力卻日益低落的後果。

  台灣文史課綱的變動過程,確實可清楚看出有心人士斧鑿的痕跡,而且方興未艾。近來,去蔣、去孫、去孔、去黃帝、去鄭成功等事件一件接一件,即為明證。若不從當年“教改”理念著手修正,以二十餘年慘痛經驗為實證,重新檢視修正,則假多元之名,混淆核心價值,把“中華民國”課綱變成反中、反“中華民國”課綱的教育政策,將持續戕害青少年身心。讓他們昧於現實,無法為自己打造未來的康莊大道。此時教育已無法符應“國家”需求,遑論培養青年世代的國際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