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子榮:當前兩岸關係面臨四重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0:11:23  


 
  林子榮表示,現階段島內“台獨”意識膨脹,民進黨實現全面執政。在此情勢下,毋庸贅言,“統獨之爭”是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主要矛盾。這就決定了當前對台工作的重點是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壯大島內外“反獨促統”的力量。但是,我們在明確當前兩岸關係主要矛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兩岸之間過去60多年存在的“法統之爭”“制度之爭”如今依然掣肘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甚至某種程度上強化了“統獨矛盾”。此外,“市場之爭”近年來也在兩岸關係矛盾體中快速浮現,其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

  林子榮分三方面闡釋這三對次要矛盾對解決“統獨之爭”這對主要矛盾的影響。

  其一,“制度之爭”對於“統獨之爭”的強化作用。今天的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島內不僅接受“台獨”史觀教育,與此同時,他們所處的學校教育環境、社會教育環境依然充斥著各種“反共”宣傳,台灣當局及島內一些傳媒對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長期存在著報道不真實、不客觀的情況,有的甚至蓄意歪曲,導致台灣同胞對於大陸人民所選擇道路、理論和制度知之不多並有偏差,時至今日,台灣社會負面看待大陸的“共識”依然強大,這種“共識”將負面看待大陸視為“政治正確”,客觀上強化了“台灣人”、“中國人”兩種認同的緊張與對立,即將大陸與台灣視作截然區分的“我群”與“他群”,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負面共識成為區隔“他群”、召喚“我群”的工具。由此造成台灣民眾普遍對祖國大陸產生了疏離感和不信任感,對於祖國大陸所選擇的制度、道路、理論缺乏認同,甚至缺乏尊重,“不統”成為當前島內的主流民意。

  其二,“法統之爭”對於“統獨之爭”的強化作用。台灣地區部分“統派”力量對於“中華民國法統”的維護在島內“台獨”意識高漲,在“台獨”成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最大阻力的情勢下,其所具有的“反獨”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其消極作用也不能忽視,具體表現為消極面對“統一”問題。正是因為對“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現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才會認為“統人沒能力,被統不願意”,即“中華民國”在現階段沒有能力恢復對整個中國的“治權”,也不願意將台澎金馬的治權交於中共所領導的政權(徹底放棄“中華民國法統”),所以他認為在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維持現狀“最好”。這種理念是把維護“中華民國法統”置於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之上。在這種理念支配下處理兩岸問題,其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將持續得不到解決,即便是“統派”執政,也會刻意回避這些問題,直到“中華民國”具備“統人”的能力。
 
  其三,“市場之爭”對於“統獨之爭”的強化作用。“市場之爭”是在現階段兩岸經濟實力翻轉的情勢下才快速凸顯,是市場行為的結果,它的浮現有其客觀的必然性。“台獨”勢力為了在島內營造“恐中、拒中、反中”的氛圍,刻意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利用兩岸經濟合作的摩擦與糾紛,製造輿論撕裂兩岸情感。此外,任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一把雙刃劍,即便在總體上與長期上有利,但在短期上對某一特定群體而言的確會有所損傷(比如市場被擠壓)。儘管這些受損群體的聲音值得關注,其利益需要得到關照,但當前台灣的政治生態容易過於放大他們的聲音而影響到一項總體上正確的經濟政策的出台,進而影響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化發展。因此,現階段兩岸關係矛盾系統中快速浮現的“市場之爭”,其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小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