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關鍵挑戰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8-01-14 00:08:28  


 
  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路徑探索

  美國始終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對象,關係到中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是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一個關鍵因素。兩國需著眼長遠,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最起碼,讓這個世界不再一分為二或者一邊倒,而是推動東西方文明在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相互砥礪中比肩前行。

  一是堅定合作信心。中美關係發展至今,無論是雙邊經貿規模還是共同戰略利益,已然“大到不能倒”,兩國結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保持合作是歷史使命。正因如此,習主席在特朗普訪華時向其指出,“對中美兩國來說,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事實上,在中方積極引導之下,特朗普就職後在對華政策上學習曲線明顯,中美關係迅速穩定下來,成為今年特朗普外交中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面對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特別是棘手的朝核問題,中美明確表達通過合作解決重大問題的決心和信心,將有助於增強中美關係的可預期性,避免相關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並回答世界對於和平的關切。保持合作,理應是中美的大國擔當。

  二是塑造平等對話的地位。隨著中國同外部利益融合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深度,中國需要與在國際秩序中佔據最重要主導地位的美國加強互動,在雙邊關係及國際事務中主動謀取更大的發言權。今年來,中方主動提出中美經濟談判“百日計劃”,展現了對待中美關係議題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塑造的姿態;坦言做自由貿易的積極宣導者,對待中美分歧不是含糊其辭,而是拿出了態度;大力推進全方位的高級別對話機制,把中美合作從經濟維度向更廣濶的綜合維度擴展。從根本上說,中美之間不是敵人,但兩國歷史文化、政治傳統、思維習慣和外交風格迥異,溝通缺位容易造成誤解。例如,由於戰略文化差異,美方傾向於把中方解決問題的真誠和善意解讀為更大的讓步空間,中方則容易把美方的咄咄逼人視為得隴望蜀而拒絕屈服。中美都應以更具包容性的文明視角和更具遠見的戰略思維,超越歷史傳統、文化語言、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障礙,在平等的交鋒交流中實現共存和共同發展。

  三是重申開放承諾。中美都是全球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變數,兩國在開放的世界經濟中彼此既有博弈,也有共同利益。美國本是現行國際秩序特別是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主要締造者和受益者,但它面對世界經濟轉型之困,未能充分改革和調整自身,飽受經濟失望和政治沮喪之苦,進而把矛頭指向全球化,轉向退避自保,同時卻要求中國保持對外開放,向它提供更大的市場准入。中國從全球化現狀和自身發展經驗出發,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是解除美方對於中美合作的顧慮,也是對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四是探索共贏之路。美國國內一些人把中美經貿關係當作零和交易,人為割裂經貿利益得失,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美國政治邏輯中慣有的二元對立、非友即敵、非合作即對抗等觀念,它們已經越來越與全球平衡發展的步伐不合拍。實際上,中美經貿往來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例如,美方想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中方想從美國進口更多高附加值產品,這二者之間是互補的,完全可以互利合作。隨著中國加大力度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波音飛機以及牛肉、大米等農產品,雙邊貿易的平衡化發展已經取得可喜勢頭。根據美方最新資料,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從9月份的280.8億美元下降到10月份的266.2億美元。經貿關係如此,兩國關係也如此。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與美國息息相關,“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道路也途經北京。中美利益格局變化意味著雙方務必運用增量思維,做大共同的蛋糕,有取有予,做一定利益調整、切割和交換,實現共贏,這正是中美關聯式結構性調整的要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