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知青下鄉運動40年:青春有悔或無悔?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09:27:10  


 
  相逢

  “那段時間,沒有人有一丁點的私心,同心協力,就爲一個目標——回家。”

  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到上世紀70年代中,已顯疲態。

  經過近10年的農場生活,西雙版納知青們已經從迷茫走進了絕望。爲了得到一張病退證明,他們服用麻黃素、生壓靈來製造高血壓,喝10%高效麻醉藥製造“心力衰竭”,喝農藥製造“胃痙攣”,喝墨水製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爲回家。

  “四個不滿意”彼時在中央高層內部被提了出來:農民不滿意,知青及家長不滿意,城鎮對口單位不滿意,政府不滿意。當時分管副總理陳永貴說:“知青工作很複雜,我們幾個副總理一提到這件事就頭疼。”

  對上山下鄉的重新評估和大批知青的現實出路,不得不被提上議事日程。

  這些堅冰鬆動的迹象,遠在版納膠林裏的知青們,是難以瞭解和體察的。1978年冬天,又一次知青工作會議的討論在北京召開,如李先念所說:“前提是上山下鄉,但老辦法不行了,要改。”

  “今冬明春好回家”的說法始在雲南知青中悄然流傳,但隱約的希望,毫不真切。

  景洪農場的丁惠民,是一個例外。這個十分場學校裏的總務員是個有心人,他趁著給學校拉運物資、進出農場的機會,在其他農場做了情况調查,意識到知青的問題已是一堆乾柴,只要一顆火星就能點燃。

  他貼出了公開信,陳述知青現狀,提出回家的願望,在農場引起軒然大波。在禮堂大會上,有人說:“什麽也不要怕,學習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走回家鄉去!”有人甚至出主意炸掉瀾滄江大橋,占領農場。

  紛亂中,丁惠民的理智和判斷,使他成爲毋庸置疑的總指揮。他與李長壽就在那一天相識,機緣來自李的一句高聲發言:“人多有什麽用?又不是去打臺灣!”

  李長壽就此被任命爲糾察隊長,另一位重慶知青鄒盛永專司宣傳,再加上副總指揮劉先國和胡建國。整個行動的指揮和協調核心形成了。

  其後的部署兵分兩路:一方面,農場在有序領導下罷工;另一方面,1978年12月,請願代表分兩批赴京,高唱自己寫的請願團團歌,“北上!北上!堅决北上!”

  那個冬日,在景洪的大街上,知青周公正親眼看著他們走過瀾滄江大橋,走向嚴冬的北方。重壓和勞累讓丁惠民病倒了,知青們用擔架抬著他,副總指揮劉先國特地叮囑糾察隊長李長壽——專門派人保護“小丁”的安全,這是頭等大事。大家像愛惜眼睛一樣,愛惜著丁惠民。

  隊伍最終在天安門廣場上列隊,在“我們要回家”的橫幅後面站成一排,有人的夾襖還裹在外套外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