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阿拉伯之船 會沉沒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1-25 11:02:47  


擁有巨大財富的阿拉伯世界會不會在爭端不絕中沉淪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新京報今天登出方言的文章“阿拉伯未來系於政治爭議”,作者認爲“推動阿拉伯發展,就好似吃蘋果,最外的一層皮就是政治爭議。要麼皮和果肉一起吃,系統解決地區問題;要麼首先削掉這層皮,順理成章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這兩種吃法,味道應有差別。倘若在不觸及這層皮的情況下,去實現地區一體化,就只能靠想象力。”文章内容如下: 

  整個阿拉伯世界,猶如穿上了一件白袍,醒目且神秘。可神秘有時意味著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抑或不易靠近。就在迪拜、多哈和利雅得按照紐約的模式,建起一座座摩天大樓時,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秘書長穆薩卻說:“阿拉伯之船正在沉沒。”

  穆薩是在首屆阿拉伯經濟、發展和社會峰會開幕首日拋出這個觀點的,當然,他并非“唱衰”阿拉伯,而是激勵阿拉伯正視自我,有所作為。在科威特召開的峰會通過了一系列決議為阿拉伯國家未來1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確立了方向,即建立關稅同盟,減少失業和貧困等;峰會另一重要議題便是加沙衝突。

  這次峰會是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於2007年3月在阿盟峰會上決定召開的。《紐約時報》稱,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希望擱置政治爭議,全力應對困擾阿拉伯發展的難題:文盲的普遍存在、運轉不靈的學校、日益嚴重的失業及稀缺的水和食物資源。

  原本不打算討論政治問題的峰會,卻臨時添加了加沙議題,實為時局所迫。這一地區最大的政治爭議,是阿拉伯與以色列的關系,具體到當前就是巴以衝突。1975年,時值阿盟成立三十周年之際,該組織在《紐約時報》刊載軟文廣告,主標題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融合正付諸實踐”,文中內容顯示解決巴勒斯坦危機是阿盟的“首要工作”。30多年過去了,不變的是試圖以槍炮爭取利益的路徑,變的是無辜民衆的傷亡人數。

  圍繞政治爭議,阿拉伯世界分成兩大派,即“強硬派”和“溫和派”。前者以叙利亞和黎巴嫩為代表,後者包括埃及、約旦和沙特等,它們多與美國關系私交甚篤,且國內發展穩定。立場如此分明的“兩派”參加峰會,真能拋棄政治爭議,共商解決失業等社會經濟難題的路徑嗎?科威特《阿拉伯時報》指出,先前也有類似阿拉伯峰會說好只討論經濟議題,可到了磋商時還是談政治。

  談政治爭議本身沒有錯,關鍵是不能僅僅留下一堆口水後不歡而散,而是各方願意妥協,達成共識。關於巴以衝突,《阿拉伯時報》表示:“我們必須讓阿拉伯世界認識到惟有和平才能阻止以色列(的暴行)。”該報盛贊埃及前總統薩達特當年與以色列達成的和平協議,最終換來了埃及今日的發展成就。

  推動阿拉伯發展,就好似吃蘋果,最外的一層皮就是政治爭議。要麼皮和果肉一起吃,系統解決地區問題;要麼首先削掉這層皮,順理成章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這兩種吃法,味道應有差別。倘若在不觸及這層皮的情況下,去實現地區一體化,就只能靠想象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