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區域經濟“大哥”之争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時憲民:這場經濟危機把中國30年發展過程中累積的問題暴露得比較清楚。我的體會是,經過30年發展,中國進入了資源配置和整合的新時期。現在需要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對經濟質量進行提升。現在看來,各區域的經濟結構和質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抗風險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

  我認爲,雖然珠三角和浙江的企業對外依存度都很高,但論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珠三角企業還是要强一些,因爲它的企業治理結構比浙江好,很多都是名牌企業,浙江則完全相反。可以說,凡是注重品牌的地方,抗危機能力就强。珠三角的老闆是在做企業,浙江的老闆是在掙錢。珠三角的老闆大多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而浙江還是個體戶的天下。在慈溪和余姚,官方數據顯示,小家電整機生産企業2000家,加上配件企業一共有一萬家,但我敢肯定,危機後能够成長爲品牌的不超過200家。在寧波,大量的小企業之間的經濟來往不要票據,全是現金交易,銀行隨便就可以提現,不規範的操作行爲太多了。所以,浙江老闆的錢轉成了民間財富,四處無序奔突,但沒有成爲資本。過去,它們給國外市場做簡單的訂單生産。經濟危機之後,國外的訂單沒有了,面對國內市場,大多數中小企業就顯得茫然無助。

  《望東方周刊》:這次金融危機確實可以成爲我們反思經濟發展模式的契機。

  時憲民: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這30年勞動力流動方式就需要反思。以前的勞動力流動方式不可延續,而且帶有很大的破壞性。比如,深圳號稱1200萬人,有本地戶口的不到200萬人,當農民工大規模、大跨度地流出深圳,城市設施就閑置起來了,對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也是一個挑戰,社會就很難積澱出自己的結構和秩序,也形不成城市建設需要的文化積澱。過去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况?因爲大量工廠集中在深圳。如果能實現區域一體化,就能在區域內實現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同時完成産業升級。比如,這幾年,深圳的製造業勞動力就在向粵北、江西轉移。轉移出去製造業之後,深圳正在實現向高端服務業的轉型。所以,這一輪金融危機推動了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

  我們還需要反思,在新的經濟格局形成過程中,采取什麽樣的機制,才能使得在大城市積累起來的各種高質量服務資源,能够真正爲實體經濟服務。也就是說,實現服務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大跨度的對接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還應該主動謀劃如何打造産業集群和地域品牌。形成産業集群,可以降低整個社會的營商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質量。在産業集群的形成上,在地域品牌的塑造上,政府大有作爲。如果政府以適合産業集群和地域品牌發展爲主要思考點進行政策安排,將會大大提高區域一體化的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