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滄桑巨變 袁世凱舊宅修繕風波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9:36:25 |
袁氏大宅曾是一座城池 今天作為項城縣為數不多的知名景點之一的袁氏舊居位於袁寨村中央,門前有一個小小的廣場。大門高五六米,青磚黛瓦,翹角飛檐,屋脊上獅、虎、豹等精致的磚雕暗示著屋主當年的顯赫地位,與周圍村民矮小粗陋的普通磚瓦房形成鮮明對比。這個大門,據說只是當年袁宅內院的一個側門。 參觀券20元一張。走進宅院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色的雕像基座,上書“中華民國首任總統袁世凱”,基座上空空如也。旁邊一面墻上寫著:“袁氏舊居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 院內的路面用青磚鋪成,路邊露出的泥土還很新鮮。院子裡種植了不少柏樹、棕樹,還只有成年人胳膊粗細,顯見也是新植不久。 殘存的院落并不大,僅剩六七十間房屋,總共占地不到20畝,只有當年的十三分之一。許多房屋處於失修狀態。有一間房屋屋瓦已經全部掀掉,椽柱暴露在風雨之下,其中的一面墻上還留著“文革”期間的紅色標語:“要鬥私批修”、“革命委員會好”。 在院子一角有一間保存完好的房子,青磚黛瓦,高六七米,分上下兩層,門前掛了一塊木匾,藍底黃字,底色已經斑駁,上面用隸書寫著“袁世凱出生地”六個大字。走進屋子,正間擺放著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墻上掛著一些袁世凱的照片。兩邊的房間裡各擺著一張清代的舊床,別無它物。 據當地文物部門的資料記載,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於袁寨。4歲時,袁世凱過繼給叔父袁保慶為嗣子。1866年,袁保慶赴山東濟南補用知府,袁世凱隨嗣父離開袁寨。七年之後,袁保慶病逝,袁世凱和嗣母扶柩回到項城老家。在袁寨短暫居住後,袁世凱再一次離開,此後再未回到袁寨。 關於袁世凱的幼年生活,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他4歲那年,拈軍進攻袁寨,袁寨15歲以上的青年都拿起武器登上寨墻,鳴槍放炮,抵禦拈軍,家人讓袁世凱登上城垣,袁“略無懼色”。 這裡曾有過極其輝煌的歷史。“你看那屋頂的小鐵旗杆,那表示袁氏一族從袁世凱叔祖父袁甲三開始就文武雙全。”管理人員兼導游侯金亮向記者解說。 袁氏家族崛起於清道光年間,袁世凱叔祖父袁甲三因戰功顯赫,屢受朝廷嘉獎,賞戴花翎,穿黃馬褂。袁家自此聲威大振,至清鹹豐年間達到鼎盛,當時袁家食一品俸祿的六人,二品俸祿的三人,四品俸祿的一人,七品俸祿的三人,一姓同時13人受封,在中國歷史上也屬罕見。 袁寨村的袁氏舊居就是袁甲三所修,1851年開始修建,至1857年竣工,為了避拈軍襲擊,修築了寨堡。經侯金亮講述,記者可以想見一幅袁氏舊宅鼎盛時期的清晰圖像: 這是一個帶有明清特色的大宅,占地270畝,寬400米,長500米,并有兩座吊橋及三道護城河。寨內按中、東、西軸綫布局,共有248間房屋,分為中東西三組縱深院落,各具中國傳統建築典型的大門樓和前、中、後三節院,形成一個完整且風格獨特的建築群。 寨墻高達10米,四角有四個炮樓、六門大土炮,互相呼應,可以向外射擊,也可以對射以對付爬上城墻的土匪。一到晚上,城墻上燈火通明,土匪都不敢靠近。當時,大門上掛著清朝皇帝所賜的牌匾,道光、鹹豐、同治的都有,見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在袁氏家族鼎盛時期,四品官以下都不予接待。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