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海峽論壇”看海峽經濟區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09-04-10 07:47:46  


 
  福建與台灣,相隔僅一、兩百公里,其間又有諸島嶼作為跳板,客觀上看,是有充分條件,成為唇齒相依的經濟區和“共同生活圈”。然而,20年來,兩地交流關係的熱度,不如廣東、江蘇、上海三地與台灣的關係。其主要原因計有: 

  第一、兩岸官方關係長期不平順,且多次局勢緊張,使福建以往長期難以擺脫“對台獨鬥爭前線”角色,難以大開大闔地全方位推動對台交流合作。當地政府雖近年積極謀求“閩台對接”,但仍常受兩岸官方矛盾所制約,必須時時刻刻“講政治”。這使閩台交流發展受到相當的侷限。 

  第二、閩台兩地不法份子常利用地緣優勢,勾結犯案,使台灣海峽成了兩岸當局的頭痛區域,讓海峽交流蒙上一些“污名化”的陰影,也限縮了海峽交流發展的空間。 

  第三、福建基本建設滯後,如福州、廈門一線的鐵路,目前還在興工之中。該省的基本建設進度,比臨近省份為慢。其主要原因,還是長期以來為了應對兩岸關係的不穩,無法放手搞建設,以免戰爭破壞。這因素也阻卻了閩台交流的發展。 

  第四、福建經濟腹地不大。比起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福建直接輻射到外省市的市場腹地,顯著較小。其原因,除出省交通網尚待完備外,與福建相接壤的江西、廣東、浙江三省,皆分別與珠三角或長三角緊密聯繫,相對上福建僅能對該等鄰省輻射一隅。這使志在大陸內銷市場的台商,有所猶豫。 

  不過,隨著時日的推移,以往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如對峙60年的兩岸官方關係,已轉為平穩。還有,當地基本建設正相繼完工,使福建在不久之後,即能與鄰省暢通。屆時,內聯交通與海峽上頻密的海空交通線結合,福建必能對台灣商民的經商、旅遊、住居,發生一定的“磁吸效應”。 

  但若要使“海峽經濟區”成形,這些還不夠。尚待營造的最重要條件,是海峽東岸、西岸兩邊民眾,心理上的相互信賴,如此才能使兩地先天的地理及人文優勢,自然發揮效應。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端賴兩岸官方合力促成海峽的永久和平。另要合力針對兩邊商民的交往交流,建立秩序與規範,緊縮不法之徒的活動空間,使人心能有穩固的依託。這是熱鬧的“海峽論壇”背後,值得人們深思的課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