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貿易保護對抗上升 會釀成新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5-21 16:30:41  


 
  遺憾的是,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競賽,并不能成為各國脫困的靈丹妙藥,卻可能引致更加嚴重的危機。 

  綜合多派經濟學理論對於貿易順差的解釋,一個國家能否實現貿易順差首先取決於外部需求、內部需求和國內外產品的相對價格;其次是受到儲蓄與消費缺口的影響;此外還受加工貿易、匯率、稅收、土地、能源環境價格等多個因素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後,新興國家的消費不足加重,一部分傳統貿易強國受到較大衝擊,一些國家也逆勢擴大順差。這歸根結底是由這些國家不同的內外部需求和產品比較價格優勢決定的。期待這種局面轉變需要一個較長的調整過程。而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不能激發他國的消費意願,反而減少了貿易盈餘,降低進口動力,只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生產、消費、貿易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各國為了刺激經濟,競相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1930年美國將進口產品關稅全綫上調20%,此舉直接後果是惡化了歐洲經濟,引起歐洲各國的強烈反對,結果全世界貿易額急劇萎縮三分之二,危機持續時間反而延長。 

  歷史一再證明,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到頭來只會把所有國家都拉下水。為了避免這種全球經濟無謂的消耗,1947年關貿總協定(GATT)在日內瓦簽訂,并於1995年被WTO取代。自此世界貿易壁壘大為減少。中國自加入WTO以來,貿易自由度更加開放。目前中國關稅總水平只有9.8%。工業品平均關稅只有8.9%,在發展中國家最低。農產品關稅只有15.2%,甚至低於很多發達國家。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當今世界又依稀出現了大蕭條時代的影子。如果此時貿易保護主義再次在全球泛濫,則各國拯救經濟的努力很可能付之東流。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世界已建立了經濟貿易領域的溝通和對話機制,金融危機再次顯示全世界經濟體早已“血肉相連”。建立世界貿易新秩序,謹防貿易保護主義“複辟”,才是走出危機的重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