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創新開放將經受嚴峻考驗

http://www.CRNTT.com   2009-09-08 10:33:15  


 
           第三、中國的“話語權”不靠“金錢”,而要靠“實力”。

  目前,如何提高發展質量和建立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匹配的增長模式,已成為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爭取權力和義務匹配的“話語權”,減少日益頻繁的外部貿易和投資摩擦、緩解國內巨大就業壓力、以及降低沉重的增長代價所無法回避的嚴峻挑戰。
 中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反映出建立在世界各國共識基礎上的中國的“努力”和“姿態”。

  從供給面上講,中國應努力改變在產業鏈上處於低端(中游)的不利格局,通過產業自主創新,建立標準等方法來挑戰美國創新大國(上游產業)的地位,同時,通過沿海有條件的部分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力圖獲得產品價格的定價權和產品服務所創造的更高的附加價值,尤其是強化金融體系的戰略來管理好財富和扶持創新的努力,更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就是這一大國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但在今天,不切合實際的過分強調大國戰略反而會適得其反。現在我們沒必要刻意去強化“內需”來挽救急速下滑的“外需”,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看到區域差距給中國經濟留下的發展空間——用新的投資擴張戰略來解決舊的產能過剩——為大國戰略的有效實施贏得寶貴的時間,無可厚非。不過,如何克服政府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所暴露出來的較為嚴重的金融資源的“流向”問題、企業“國進民退”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到轉型的成本和社會和諧的程度。

  從需求面上講,要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幣財富穩定增長,市場培育和內需增長是必不可少的。中國貧富差距和區域差距也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上述產業政策和刺激內需的計劃,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和高效化,正是政府目前在努力探討和嘗試的方向。因此,只有將上述“供給”和“需求”的要素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形成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良性循環”機制。

  所以,今天我們談得很多的關於“自主創新、人民幣國際化、內需主導”等概念,都是出於我們想從被動的出口導向的低附加價值的增長模式轉變成主動的創新、標準設定導向的高附加價值增長模式所致。這充分反映出“後危機時代”中國政府在發展戰略上的重大調整。

  但中國的大膽轉型任重道遠。因為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時間,而相關的匯率和利率還無法完全市場化,但我們為了盡快站上產業鏈的高端,不斷在加快和強化以前並不擅長的“金融創新”和“金融開放”的力度,這將是中國在“後危機時代”轉型過程中所將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