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中國道路”和世界文明

http://www.CRNTT.com   2009-10-05 10:26:23  


中國終將迎來偉大復興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訊/當新中國即將迎來一個甲子的隆重生日之時,人們被喜悅和自豪所包圍。第一財經發表社論稱,當我們把60年的首尾相連比較時,人們的喜悅和自豪來自於——在全球經濟政治的版圖中,中國從“邊緣”走向了“中心”;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從貧窮走向了富足,思想從簡單走向了多元。

  當把時間的坐標繼續拉回從前,回到公元1800年(彼時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三分有一),現在的我們所能展望的是,我們今天所站立的時點除了觀照過往甲子的變遷,還將成為“中國復興”的重要節點,人們相信,中國正在走向下一個“三分其一”的時點。

  文章表示,喜悅和自豪的情境之中,首先躍入思維的無疑是有異於西方思維的“中國道路”。其實,人們之所以會產生對“中國道路”的強烈認同,除了中國確實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心理因素,那就是,這個世界曾經並不認同存在這樣一條“中國道路”。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歷史學家在觀察過往200年的時候,往往有“歐洲中心”的習慣,他們一再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江南沒有產生工業革命?因此,當曾經引起很大反響的經濟史著作《大分流》提出“為什麼英格蘭沒有變成中國江南”這個問題時,西方世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整個西方世界是那樣習慣於“習慣思維”,歐洲是世界文明“唯一的中心”。而一條“中國道路”的被認同,除了中國復興和崛起的堅硬事實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緣起和解說。

  所幸的是,經歷了60年艱苦的追求和不斷地探索,中國讓自己走上了“回到世界中心”的快車道,這裡面鮮有現成理論和固有路徑的指引,中國摸著石頭過河,邊幹邊學,務實靈活,善用經驗,智取教訓,加上在每個關鍵時刻的正確抉擇,終於奠定了今日自豪的底氣和基礎。所謂的“中國道路”,指代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和政黨制度這樣的元素,也包含了不墨守成規、善於學習、不激進、善用國家的力量、小步快走等東方智慧。

  文章認為,所謂“中國道路”對於世界的最大貢獻,莫過於中國以60年經濟社會成長的故事告訴偏執的人們,現代文明、現代化、現代性的構成和表現是多元的,而非只有一種。

  中國走向現代化、孕育現代性的60年,和世界文明的發展路向並沒有本質的相異,“中國道路”依舊圍繞了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現代性、多元文化、社會民主這些“普適”文明展開,當然,這個過程深染了東方文明和中國色彩。

  先來看現代化。所謂現代化的簡單解讀就是工業化,其中不可或缺地又包含了城市化。對於一個大國經濟體而言,工業化不可逾越。中國在建國初期仿效蘇聯嘗試“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不久發現困難重重,遂務實地轉向輕工業優先發展和出口導向戰略,加上以分權(中央向地方分權,國有部門向非國有部門分權)為主要特征的市場化改革,再借全球化的東風,中國不僅成功實現了輕工業的巨大飛躍(全世界的中國製造),還循序漸進地通過積累讓重工業在全球工業鏈上占有一席之地。當然,替全世界生產進而產能過剩這件事目前看來風險重重,但今天的困難並不能抹煞中國工業化在過去的巨大成功。

  城市化幾乎可以被理解為工業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農業和工業在GDP中的此消彼長,人口的遷徙和最終在城市“固化”隨影隨行。中國在默許和鼓勵農民人口轉移的同時,保留了審慎的“戶籍制度”,雖然這遭到了一定的詬病,但畢竟避免了在印度等國家大量出現的貧民窟難題,漸進未必沒有道理。

  再來看現代性。狹義的現代性被理解為科學、民主、自由、理性、和平、道德進步、社會進化等一系列新興理念的初步實現,也包括與此相適應的社會制度的奠立。從現代性的角度觀察,中國的過往60年是翻天覆地變遷的60年。以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為基本架構、一系列正式制度制約和非正式制度制約保證了經濟體系的快速進步,社會穩定,以及人民在法律框架約束下的自由。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社會對於文化多元的寬容和認同與日俱增,這無疑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特征。而“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在帶給人民更大自由的同時,還將逐漸鋪就通向公民社會的重要路徑。

  文章指出,經歷了一個甲子的成長和磨煉,共和國在體味前所未有的光榮和夢想的同時,也咀嚼著同樣巨大的挑戰意味。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還沒有完成,卻趕上了全球再平衡和環境約束的關鍵當口,在內外的雙重政策平衡中,任何環節的疏忽和錯誤,以及進一步改革整體框架的缺失和淩亂,都可能把中國帶入歧途;中國的現代性成長依舊在路上,人民的社會權利和自由保障依舊有提高的空間,政治生活和黨的建設還將進一步推進,社會治理的改善依舊任重道遠。

  文章最後說,只要有信仰,有勇氣,有追求,有勤奮,在世界文明的“中國道路”之上,中國終將迎來令我們更加喜悅和自豪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