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報紙在微博時代的分裂與存續

http://www.CRNTT.com   2010-01-19 10:43:07  


微博涵蓋了報紙、電視、收音機的功能,信息量可謂極其龐大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訊/《南方傳媒研究》雜誌近日刊登評論員宋志標的文章“報紙在微博時代的分裂與存續”,文章表示,“無論是微博還是傳統媒體,彼此間都互為資源。正常的新聞觀可以提高媒體在微博世界的被接受程度。新聞的競爭仍然是新聞觀的競爭。這些真正重要的因素未曾變過。要做的,就是讓優質新聞可以識別,更多流通,促成它們與需求者相遇,從而以人為中介,實現新聞與技術政治的相互鍛造。傳統媒體的受眾正經歷從‘讀者’到‘人’的轉化。報紙在那兒並不夠,報紙還要趕上去。”其內容如下:

  微博的生成,讓傳統媒體越來越陷入複雜的技術情境中。儘管傳統媒體仍可以借助某些生造的概念拖延時日,可它們與互聯網的聯繫愈發鬆弛。及至今日,傳統媒體仍舊以慣有的幽怨眼神打量著以微博名義展開的網絡進程。顯然,世界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裂痕已經非常遼闊了,後者再也不能遮蔽前者。更殘忍的是,微博根本不用考慮傳統媒體的情緒。

  對微博的評價有樂觀和悲觀兩種。樂觀的是,它可以掙脫傳統媒體所遭受的那些約束,將人從傳媒的神話中解救出來。悲觀的是,它並不比傳統媒體更幸運,就像新浪微博所顯示的那樣,閹割並不以技術進步為障礙。這就是微博的兩重性。飯否的命運證明了悲觀主義評價,甚至強大如 twitter者,也不得不面臨某種現實,似乎強調樂觀的預期顯得盲目。

  果真如此嗎?

                  ★微博不是傳統媒體的敵人

  悲觀的看法沿襲了傳統媒體特有的經驗描述。在特定的互聯網區域,監管確實與微博如影隨形,成為普遍監管自動擴大的一部分。這讓國內在引用微博這個概念時,必須要區分它現實與它原本面貌之間的巨大分野。微博時代並不必然等於“中國的微博時代”。樂觀或悲觀並不重要。即便要議論的是傳統媒體在微博流行中的狀況,也應該增加比傳媒本身更多的參照物。

  這個新增的參照物就是人的境況。微博所帶來的技術民主一如既往地發展。那些被傳統媒體忽略或隱蔽的價值得以傳播,慣使微博的人優先獲取、優先表達這些被排斥的價值。

  微博發現了個人在信息分享網絡中的地位,減輕了傳媒的啟蒙負擔,也將增強有用且真實信息的影響力。微博不是傳統媒體的敵人。因為,傳媒怎麼能把心智更健全的人排除在受眾範圍之外呢?如果傳統媒體不那麼矜持,擯棄過分強烈的自我意識,其實能夠發現更多的機會。從來都不是傳媒改變了世界。微博如此接近人的本質,它不僅是一種新的傳媒形式,它就是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