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商人進政協與“掏錢進政協”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0:15:03  


 
  在商人進政協與掏錢進政協之間,要反對的顯然是涉嫌腐敗的掏錢進政協。少數商人之所以甘願破財獲得一個政協委員的身份,其目的不過是要掙得一個所謂“紅頂子”,一方面可以在日後的經營中獲得一份額外的社會資本,一方面也可以在不法勾當暴露時用於自保。而“個別黨政領導”樂於投其所好,這背後除了貪腐邪念之外,並無太多值得挖掘的動機。但是,掏錢進政協恐怕並不能作為商人進政協的主流和常態。在一個以經濟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商人通過進入政協參政議政並發出他們的訴求,應該算是一種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

  也許人們憂慮的是商人的聲音過於強大,這完全可以通過合理設置界別代表方案的途徑來調整。一些商人在地方兩會上的出格言論,也的確引發過全社會的側目,但是只要能夠保證平台是開放的,言論是自由的,任何出格言論都會在公共輿論空間中得到批評性回應。而所謂參政議政的水平,也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去提高,而不能成為阻止商人進政協的理由。掏錢進政協的問題說到底是腐敗問題,理應以反腐敗的措施進行治理。商人進政協與掏錢進政協不能有意無意地混同起來,否則很有可能引發和加重社會對一個階層的偏見。

  ★商人掏錢進政協背後的精英通吃土壤

  這兩年,從地方“兩會”到全國“兩會”雷人提案不斷,政協委員參會時或缺席,或提出毫無操作性的提案,也屢讓輿論嘩然。更讓人鬧心的是,一些身為政協委員的商界精英也屢次公然為自身行業利益搖旗呐喊,卻對大眾福祉置若罔聞。這些做法都讓人困惑。

  困惑之外,一條越來越清晰的權力路徑卻逐漸鋪展開來——政協委員正成為一種身份一份榮譽,並漸漸形成一股政治話語權。於是,頭戴這頂花翎,成了很多社會精英的夢想,其中不乏有錢的商人。

  1月30日,廣東省政協委員餘慶安表示,改革開放超過30年,新階層社會人士也該進入參與政協事務,但不能將此錯誤理解成賺錢能力強就能進政協,“不該讓商人掏錢進政協,這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失去信心”。(1月31日《廣州日報》)

  商人掏錢就可進政協,其間“金錢政治”魅影若隱若現。儘管從法律意義上說,政協只有議政權,但這並不影響它在權力場域的發聲重量。事實上,很多政協委員正是通過自己的政治乃至行業精英身份,從而對權力決策間接產生影響。也因此,商人掏錢進政協,實際也正是購買權力的一種方式。能用金錢購買權力,其中有商人利益需求,自然也有腐敗滋生的土壤。其實,不管是“政協委員究竟代表誰”的爭議,還是對“商人掏錢進政協”的質疑,其實質都指向了一個問題:政協委員究竟是怎麼誕生的?

  從法律程序上來講,如果說人大代表是通過選舉產生,那麼政協委員就更似一種“吸收”。有人曾總結出政協委員構成的三大特征:老板多、明星多、冠軍多。的確,從現實看,政協委員的產生更像一種精英選拔,他們一般先由各單位提名推薦,然後報經政協常委協商通過,最後向社會公布即可。很大程度上,很多政協委員並不主動報名爭取,他們進入政協叫接受邀請參政議政。在這個過程中,儘管許多社會精英、明星進入政協,為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帶來一股新風,但卻也為議政不專業、監督不積極、為自我利益呐喊等埋下伏筆。

  選拔精英參政議政沒有問題。問題是如果這只是一種被動選拔的權力行使,或者當這種被動的身份最終只是演化成一種榮譽、自我利益訴求的象徵,那這種權力就極有可能變異。就像“商人掏錢進政協”,實際就正是將這種參政議政的權力,赤裸裸地變現,並最終成為商人實現自我利益訴求的一種手段。而這種一味對精英盲目吸收的模式,實際也為“商人掏錢進政協”提供了門票。在一切以金錢作為度量衡的語境里,誰敢說有錢的商人不是行業精英?誰又會去查這種對精英的吸收是否存在某種交易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