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86歲,出獄——一個老年犯的監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13:51:38  


老年犯人監區裡設有專門的醫療室,醫生是一名犯人,入獄前是某醫院的專家。圖/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
 
  此時,86歲的孫來有因年老體衰已癱瘓在床近三年。為了他的生活起居,監區給他配備了兩名護理人員,負責他的服藥、洗澡、洗衣和吃飯。飯食為監獄特供,包括一盒牛奶、一只雞蛋或蛋花湯。監獄為了保證老年犯思想的穩定及身體的健康,以防有人自殺或死亡。

  監獄要求護理人員盡心盡力、照顧周到。護理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在監區24小時監視屏上,這與他們的改造表現直接相關。腿腳還靈光時,孫來有幹過這個差事。

  在趙海偉記憶中,孫來有絕非首個不願出獄的犯人,此前還有好幾個老囚犯,回到家中受到子女的照顧遠不如監獄,天天守在監獄大門,哭喊著要求回“家”。

  孫來有也越來越不願離開“家”,出獄前半年,他收到減刑裁定書時,甚至發了通脾氣。

  然而,無論如何,他必須按時出獄,“監獄畢竟不是福利院。”趙海偉說。2008年,司法部要求全國各監獄,將刑滿釋放人員交到親人、村委會(居委會)、司法部門等手中,以降低重新犯罪率,穩定社會治安,確保北京奧運與60周年國慶安全舉行。此前,河南三監及全國其他監獄也啟動過無縫對接,主要是上門說服心灰意冷的家人,及與當地司法、民政部門協調安置好刑滿釋放者。

  對河南三監而言,這麼多年,超過80歲且無住所、無親人、無戶籍、送不出去的人迄今只有孫來有一例。所有被監獄找上門的單位都拒絕接受孫來有,他們有他們的道理,在福利資源尚稀缺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將昂貴的醫療費和低保名額用在一個刑滿釋放人員身上?

  最終,在一位直接能拍板的領導的支持下,漯河市敬老院答應接收孫來有,但希望低調進行,因為街頭還有其他無家可歸的老人,“如果他們上門質問憑什麼能收留他,不收留我,我們無言以對”。

  被強行送到敬老院後最初的幾天,孫來有脾氣很大,常常抱怨護工沒有全天24小時伺候他,要求換人,否則向“政府”告狀。過了一星期,他才逐漸意識到,這兒的護工照顧他,並不是為了加分減刑,有時被惹惱了,他們會訓斥他,這個“不知感恩的老混蛋”。

  一個月後,趙海偉到漯河敬老院回訪,蜷縮在床的一角,像一團揉皺了的紙的孫來有,立即展開雙手,伸向趙,“政府,我想回監獄”。

  趙海偉也感到困惑,監獄需要執行一項特殊的工作——將不願出獄的人勸出監獄。這些天,他們又在忙著為一個73歲不願離開的刑滿釋放者張羅出獄後的安身之地。趙海偉說,路過第三監獄因烏魯木齊越獄事件而加固的圍牆時,這個老囚犯嘴里不住喃喃,為什麼會有人越獄……

  2009年12月底,孫來有出獄兩個月後,病逝於漯河敬老院。

(本文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潘曉淩 麥圈/攝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