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高鐵取捨 中國“命脉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0-03-10 12:41:33  


 
  時至今日,仿佛轉眼之間,高鐵已從一個夢想走到了中國的現實之中。當然,關於技術、安全、融資等方面的遠憂近慮仍在襲來。

  爭議之路同時也是推進之路。隱匿在種種有關高鐵爭論背後的,其實正是亟待突破的鐵路定價機制以及鐵道部自身的改革。高鐵,不僅為中國的鐵路系統帶來了速度上的提升,還打開了一扇改革的時間之窗。

  對這些爭議,鐵道部採取了一種寬容的態度直面質疑。縱觀中國高鐵發展歷程,或許正是在各方爭議之中的不斷演變,才打開並鋪就了一條切合中國國情的高鐵之路。

速度取捨

  “在速度上,一些發達國家至少在十幾年之前,就已經掌握了400公里甚至更高時速的技術,但沒有一個國家把運營時速調到這麼高。這是為什麼?”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劉斌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問道。

  “我想不是因為技術的原因。鐵路的速度越高,成本會急速上升。任何一種交通工具,都有一個經濟時速。飛機一般時速也就是800公里到1000公里,實際上飛機能夠飛得更快,像協和飛機的速度能超音速,但最後也被市場淘汰了。”在劉斌看來,交通工具的速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要有一個合理的速度。在這個速度下,使得市場需求、運營成本與乘客的承受能力可以協調起來。

  劉斌就此認為,時速為350公里的中國高鐵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成本偏高,而收入要彌補高成本,取决于兩個因素:票價和運量。

  “500元的基準票價與服務速度相比,不算高。從民航和高鐵的競爭關係來說,在800公里距離內,兩者是基本相同的,這個票價相當于民航的折扣價。但與一般人的承受能力相比,多數人認為偏高。在這樣的運價水平上,運量能不能達到預期水平,我覺得還值得觀察。因為在這麼一個票價水平下,高鐵面對的市場應該是和民航是相同的市場。民航市場的總量是相當有限的,因此高鐵的總運量不一定能達到最低經濟運量。”

  對經濟運量的擔憂並非完全空穴來風。作為中國高鐵的實驗段工程——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開通一年來,客流量維持在每天5萬人次左右,年客運量約為1800萬人次,低於預先估計的3800萬人次。

  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立平則認為,成本偏高與車次安排的頻率密切相關。“比如京津之間的客流量現在還沒有達到那麼高,不一定非得安排15分鐘一趟,半個小時也行。從經濟效益角度看的話,不能只是拿京津城際高鐵做一個樣板工程。”

  對於350公里時速的爭議,曾參與鐵道部高鐵項目規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350公里/小時的速度指標,主要是從日本,法國、德國的經驗來規劃的。“實際上,高鐵還能更快,像法國高鐵最高創下了574公里的時速。但速度越快,制動時輪子與軌道之間所需的摩阻力越大,而且雨雪天容易打滑。從一般鋼軌,以及摩阻力的情况來看,350公里/小時是比較合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