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20年後看東歐轉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8:38:11  


 
東德與其他轉型國家的不同之處

  東德跟這些國家都不同,是西德一步到位完成了東德的“輸血政策”,它以龐大的財政支持包攬了整個東德的經濟改革,從1991到1995年,西部向東部輸血高達7740億馬克,為東部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東德馬克和西德馬克都是1:1的兌換,而且西德很快也給東德建立福利政策,使他們轉軌代價最小,複蘇最快。我認為東德人應該是怨言最小的,結果東德人的牢騷最大,為什麼?

社會福利方面德國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福利方面,德國是有優勢的,毫無疑問東德也一樣,整個福利政策和西德已經拉平。比如生孩子,在東德生孩子,大約可以補助7—8萬歐元,父親可以享受12個月的帶薪休假。但是東德的失業率在上升,2007年失業者可領取12個月的救濟金,55歲以後可以領18個月,其金額是原來工資稅後的2/3,到2007年把45歲以上的失業青年調到15個月,55歲以上延長到24個月,但為什麼民衆有這麼大的失落和牢騷?

  柏林現在是50個城市當中最落後的,市長和副市長都是社民黨和民社黨,失業率很高,製造業垮掉了,現在靠旅遊業帶動不起來。因為他們工會非常強大,福利也很高,西德說寧願到中國去投資,為什麼?中國第一沒有工會,第二且不說他們沒有人權,他們有血汗工廠,有價格優勢。大量的東德人要麼去西德,要麼無所事事,而且很多不願意做工作。大量前來打工的波蘭人,很多商店特意標明“使用波蘭語”,很多東德人無所事事與大量藍領工作崗位充斥著外國打工者的情形並存。

東西德兩邊都在抱怨

  德國的“福利傾斜”,在政治體制穩定了以後,自尊心上的落差就凸顯了出來,人們在過渡期的滿意度呈下降趨勢,1990年滿意度最高,隨後就往下降,比如東德1990年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從1=不滿意到10=滿意)是6.59,2005年則下降為6.32。美國學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伊斯特林對比了13個國家做了一個滿意度調查,都是1990年最高,以後就往下降,所以《人民日報》、中聯部都有文章說明他們在後悔劇變,後悔轉軌。我們在那里了解的狀況:懷舊情緒增大的確有,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人原來有一種政治浪漫的狂想,政治浪漫向右擺到最大以後,人們就發現有幾個沒想到:轉軌會這麼難沒有想到,共產黨上台這麼快也沒有想到,這麼長的過渡期也沒有想到。他們認為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用強制的辦法,可以短時間內完成,從公有制再回到私有制應該不難,結果發現,經濟真的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會自然好起來。所以滿意度在下降,製造業又整個垮掉,很多無所事事的人就埋怨西德,同時西德又在抱怨東德,我們現在用這麼高的錢,把你們買斷了,你們還在埋怨,兩邊都在埋怨。但是可以看得出,抱怨程度跟年齡有關系,一般劇變的時候是30歲,尤其是在社會主義時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事業,特別是進入官僚體系的人,滿意度就很低,年輕人的滿意度比較高。因為福利勞工權益和收入都拉平,製造業大幅度凋零,西邊的資本得不到廉價勞動力的互補,,閑散勞動力很多,尤其像柏林失業率達到30%,牢騷非常大。

  西德的製造業寧可選擇土耳其人、波蘭人,也或者到中國來。東德說我們的企業被你們競爭跨了,你們不來投資,搞得我們沒有工作。西德人說,我們更冤,我們掏了那麼多的統一稅來提高你的收入和福利,使整個西部的經濟都發展起來了,付出了那麼大代價,你們反倒抱怨。

他們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機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金融危機形成的原因。金融危機給歐洲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在這些新歐洲是一些什麼原因呢?很多人認為主要是年輕人和美國一樣過度“透支消費”、“寅吃卯糧”造成的,使消費支出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能力,導致國家大量舉債,中歐的外債共達1.7萬億美元,東歐國家的外債都超過GDP的50%。

  有的認為是金融體系自身的漏洞導致的經濟蕭條,世界金融秩序在這次風波當中的重組調整就是要提高調控能力,這與轉軌國家的私有化制度改造、融入歐洲是兩碼事。也有人借用普京的話,說是中美兩國造成的,美國不負責任毫無節制地濫印鈔票,中國以向全球銷售廉價商品把其他國家花的錢聚斂起來。總之,大部分人都傾向認為,金融危機的確對該國造成了影響,但並不是根本性的、不是來自體制內部的,不是轉軌戰略造成的,與左右派的價值理念也沒有什麼關聯。我就跟他們說,我說我們國內認為你們現在的不滿意度高,主要是對劇變有所後悔,他們很多人斬釘截鐵地告訴我,這和20年前的劇變沒有關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