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西門慶到小喬 古人爭奪戰越來越低俗

http://www.CRNTT.com   2010-05-20 13:50:16  


 
要不要爭,該怎麼爭

  古人要不要爭?中國歷史悠長,眾多的英雄豪傑、文人騷客除了少數出身履歷是鐵斷的公案,大多因記載不詳或名址變遷成了無頭的懸案,各地若有自家史料,怎能不爭?退一步講,就是超出學術範圍,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旅遊開發之爭,倘能真為當地百姓謀得福利、爭得就業,也未嘗不可爭。關鍵要看怎麼爭。

  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對《國際先驅導報》說,有些歷史的真相難以判斷,何妨報一顆平常心,和平共存,各行其是,透過市場的選擇,讓遊客用腳投票:只要你潛心做好旅遊開發,把文化旅遊的感覺做到位,遊客自然會選擇。久而久之,也便“約定俗成”,提起某人故里,便是這一家。當下地方政府動輒訴諸上級,希望更高的公權力將某名人故里“定於一”,是思維方式簡單化,這樣做往往會導致一些不可控的後果,事倍功半,未免落於下乘。

  反觀我們的東鄰日本,同樣是一個對文化名人的身世聚說紛紜的國家,對掙錢的名人故里景點並不較真。僅徐福墓就有兩處:一在和歌山縣新宮市徐福公園內。另一處是福岡縣八女市大字山的童男山古墳。在日本與徐福有關的遺跡,北起青森,南到鹿兒島,有七八處之多。如三重縣熊野市的“徐福之宮”;佐賀縣也有很多關於徐福的傳說,這裡也有徐福登陸地,和他上陸後為洗手挖的井,等等。但從沒聽說這些地方有什麼爭執,只是各說各的,反而各得好處,共生共贏。

  而在中國,除了怎麼爭,更應考慮的是如何開發。畢竟,利用文化招商的出發點畢竟還是商業利益,文化的出現更多地是作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獅子樓旅遊城景區的售票櫃台外的“潘金蓮光碟專櫃”,開始售賣標著“未滿十八歲,謝絕觀看”的《金瓶梅》、《潘金蓮》、《楊貴妃》等光碟的時候,令人不禁想到當文化遭遇商業時,文化注定是被賤賣的搭售品。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曾公開表示:“把文化庸俗化、低俗化、淺薄化,這是當前旅遊開發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