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全球化下孫中山思想如何發揮?博大精深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00:30:46  


 
  學者JosephS.NyeJr.對全球化這個概念的論述是全方位的。他與另一位杜克大學的同僚RobertO.Koehane共同在〈世界全球化中的治理〉(GovernanceinaGlobalizingWorld)一書的引言中,對兩個概念有細緻的分析。

  Nye與Koehane認為:我們使用“全球的”(global)或全球化(globalization)旨在反映國際社會正面臨兩個重大變革:一個是全球國家關係的動態變化,以及對於這種動態關係認知間的變化。Nye認為全球性是指陳一個世界如何在一個遠距離之間相互發生連接及依存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全球性是由整個世界在大陸與大陸之間形成遠距離的相互依存網絡所構成的一種世界狀態。我們要特別注意到,這些相互依存的網絡可能是通過資本和貨物、信息和思想、人員和武力、氣候和暖化以及與環境和生物相關的物質(如酸雨或各種病原體)連接起來的。相互依賴顯現出國際社會中不同角色之間互動的影響及制約關係。換言之,相互理論對全球化的進程是不可少的要素。我們所討論的國內諸多公共政策與全球接軌就在乎這種相互依賴的理論存在。中山思想中提到大同世界的理想,以及永續發展的精神便與這個全球性及全球化的思維連接起來。

  全球性具有兩個特質,分別為:

  (一)多元關係組成的網絡(networksofconnectionsormultiplerelationships),而不是單一的聯繫。例如我們僅指中國與美國經濟與軍事的相互依賴,但不能說兩種關係是具有全球性。中美依賴關係僅是當代全球性的一部分,而其本身不具有全球性。在確定全球性時,我們要把握依賴關係與全球網絡關係之間作明確的只定。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經濟或軍事上的相互依存關係,這並不表示中美之間的關係存在本質上的全球性。只有當中美關係加上其他全球的要素或條件構成全球的網絡關係時,我們才可以指中美關係具有全球性。學者在研究中國能永續適存於世界時,不可不辨別其間的重要意涵。

  (二)距離的變數是考慮全球性時一項主要的標準。全球性必須包括數個大陸之間的距離,單單一個地區性的聯繫網絡自然不能認為是全球性。在距離上必須跨越不同的國家或大陸,例如中國與東南亞或東亞、美國與加拿大,美洲與歐洲,單一區域的網絡不算是全球的。本質上,不過這種觀念不能硬性的規定,要視相互關係與地理的鄰近性作分辨。距離是一個持續的變量,既包括相互接壤(如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也包括不同半球國家之間(如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距離。因此,遠距離和地區性相互依存之間的區分只能是人為劃分出來的,去判定類似於日本和印度之間或埃及和南非之間的關係屬於全球性的還是地區性,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我們要去分辨兩者的依存關作判斷。但是,全球性與相鄰近的地區性關係肯定是不同的。全球化指的是大範圍的距離的縮短。討論全球化時,應與本地化(localization)、國家化(nationalization)或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作相對應的觀察。中山思想在這個面向上相當具有包容性,且博大精深。中國要如何適存在今日世界上,我們要作順應時代潮流的發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