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們為什麼“反韓”?

http://www.CRNTT.com   2010-06-22 10:04:01  


 
  民間:依賴“燦爛文化”帶來的安全感,對“搶奪”的過度敏感 
 
  中國發展到現在,仍然還遺留著很多的弱國心態,還對自己屈辱的近代史感到耿耿於懷,以致對任何外來的敵意和搶奪都充滿不安和抵觸,仍然在過度依賴所謂的“燦爛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安全感。所以會對傳統文化中值得驕傲的“偉大發明”和偉人有著強烈的所屬情結。而在同一個文化圈中,文明成果又存在極大的交融性:中國有的,韓國日本都有可能有。所以中國人仍然沉浸在侵略和掠奪的悲劇中,對於新時代對文明成果的“搶奪”十分敏感,充滿敵意。 
 
  官方:文化之爭背後是多為利益驅動 
 
  在一些同源的文化圈,持有相同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是一種普遍現象,有一些習俗雖然起源某地,但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交流中,會被周邊的國家或地區吸納和接受,並演變為本民族的獨特習俗。然而,這種正常的文化發展狀態,到了一些文化官員、專家和媒體的口中,卻變成了一種競爭。事實上,這種臆造的“文化之爭”背後是有利益驅動的,其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主管文化遺產保護的那些部門和機構,它們試圖用假想的“文化之爭”來推動對國內文化遺產的保護。 
 
  實質:一場虛幻的民族主義盛宴 
 
  現代民族主義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無限擴展國家範圍的能力,不只往日發生在現今國土範圍內的歷史是國史,所有的人民是國民,即使是大自然中與世無爭的景觀和物種也能一一納入國家的範圍,和民族拉上了神秘的聯系。例如朝鮮的金剛山,它不單是座雄偉的高山,還“象徵”了朝鮮人民的民族精神。又如四川的大熊貓,大家都知道它是“國寶”。從一個個的人直到花草魚蟲,莫不共享了一種人人皆能感受得到卻又不容易解釋得清的“國族精神”。這股超越個體、物種、歷史和時間的民族主義將中國的文化、傳統全部包容進去,一旦有侵犯,就會造成民族情緒的過度反彈。 
 
   美國報人Abbott晚年寫回憶錄,說他爸爸臨死前告訴他,所有人間民族和宗教間的爭執,90%都是詞匯不能有效理解導致的謠言之爭,他說他爸爸數學不好,因為他發現,最後那10%也是詞匯和謠言之爭。所以面對謠言,最重要的是,我們到底還能不能獨立的思考? 
 
  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 2010 06 2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