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國民黨不要做選舉機器 需有大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6-23 00:20:20  


 
  國民黨的改革已陷入“套套邏輯”

  有關國民黨黨務的,我覺得已陷入一種“套套邏輯”:意即黨中央先說一套要如何“去黑斬金”、“淨化瘦身”,但在作法上卻沒有公平的配套設計,並且可以一以貫之的落實;結果就是沒辦法真正割捨地方派系,從縣市議會正副議長的提名可證明,所以是“做半套”;最後,到了五都選舉和“總統”大選,無論是提名還是輔選模式,還是要靠原來的老套。所以黨務改革就成了是“說一套、沒配套、做半套、靠老套!”

  今天如果金溥聰或國民黨敢說,我的改革不惜喪失政權,那我就覺得你是玩真的;如果不是的話,在結構上,五都與“總統”大選,其實還是要靠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人物的支持,那金溥聰現在要做的應該是懸崖勒馬,不要再談些無法貫徹的理想或公平執行的方案。或者,至少在身段和態度上放軟,並且把真正敗選的檢討,指向“眾所周知”的原因,即執政政績,而不是3月3日國民黨中常會檢討所講的那套託詞:“賄選、黨產、形象、基層黨工”。甚至金溥聰提及,要跟派系惡勢力切割、跟賄選切割;用這些“意有所指”向地方派系,並讓其感到非常寒心的言語,其實大可不必了!配合剛才林老師強調的,國民黨改革面臨一個根本的問題是:整個黨生存意義的改變,與整個格局其實已經變小。我認為,從這個認知出發,並權衡政治現狀,構思可形的政策,才是正途!

  國民黨支持者的集體焦慮

  過去兩蔣執政,國民黨的存續關乎“國家的生存、民族的生命、百姓的生計”,整個黨還有“逐鹿中原”的理念、經驗與背景。因此是三民主義理念的結合,以及敗退至台灣生聚教訓後的浴火重生,這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內在動力之一。到李登輝時代,開始民主化,黨自身的生存比國族的存續要來得重要。所以他著重的是黨的政權延續,故順勢將國民黨轉型成為一個選舉的政黨;並以利益共用為誘因,引入黨內地方派系與本土政治勢力:一方面打擊黨內的保守派,鞏固自身在“黨內”的領導地位;一方面連結黨外民進黨的新興勢力,推動政治菁英的汰舊換新,形塑其在“島內”的政治共主地位。但在他領導下的國民黨至少還是個共同體,一個透過利益交換,而將政客的政治生命與黨的執政延續緊密結合的“利益共同體”。而且,在李登輝執政的初期與中期,還有一個儀式上與大陸聯結的願景提供:“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也算是還有理念的結合與道統的延續。

  至於馬英九上台之後所強調的“不統、不獨、不武”,縱然有其必要性,亦即馬政府必須承接陳水扁“安內”的論述與作為,包括政務與黨務,就顯得荒腔走板。“三不”對黨機器、黨內菁英與派系來說,其實是不痛不養的。因為並沒有提出層次夠高的國家與黨的奮鬥目標,故無法帶動認同感與歸屬感的營造,最後陷入一種沒有願景的集體焦慮和不安定感。僅剩下在利益的交換與結合,又可能在黨務改革的大纛下被葬送掉!許多地方政治人物在2008年拼命替馬抬轎子,但結果是被馬踢得遠遠的,甚至要被金小刀給消滅。所以,現在國民黨在格局上已經降低到各個派系、政治精英的生存之戰。諷刺的是,這個生存的威脅可能不是來自於反對黨,不是來自於自己政治生涯規劃延續的外環境負面影響,而是來自所謂黨內改革的“刀”面向了自己。

  因此,國民黨在施政上、在黨的政務上,如果繼續是理想性大於妥協性,而且沒有一個相對的配套的話,我覺得會是非常嚴重的危機。幾個可能解決的方法,剛剛幾位先進也都談到。主要是國民黨現在改革的現狀,提名一些形象清新但不會當選、不受在地政治勢力與民眾青睞的候選人。可是縣市議長的提名上,仍然是地方派系,這就是自打嘴巴。所以,我認為黨的改革無法脫離現實,而且要有“貼合人性的包裝”與“富同理心的細膩推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