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台灣有什麼理由對“和諧”說不?

http://www.CRNTT.com   2010-07-02 10:34:07  


民進黨對於有利兩岸的ECFA,何必那麽吝惜掌聲。
  中評社台北7月2日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台灣有什麼理由對‘和諧’說不?”作者表示:“台灣的民主政治因少數人的操弄民粹意識而受到扭曲;人權與法治因為掌權者的貪腐而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因對岸的疑慮“台獨”而停滯不前;台灣的國際角色也因執政者採行的‘烽火外交’,蒙上了‘麻煩製造者’的惡名。面對這種內外交迫的局面,為了台灣的生存和發展,我們除了‘以敵為師’,記取內外教訓外,還有什麼理由反對ECFA?還有什麼理由對‘和諧’說不?”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馬英九認為兩岸關係已趨和緩,“台灣與大陸間的和平也向前邁進一步”;美國官方發表聲明,樂見兩岸因簽ECFA而促進雙方的和解,並說此舉有助於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則提出四個“有利”來說明ECFA的意義。遺憾的是,在兩岸和國際社會對於簽署ECFA給予高度肯定的同時,我們卻聽不到來自台灣綠營的任何掌聲。

  ECFA的順利簽署,不僅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一項具體成果,也代表兩岸和解過程的獲得重大突破。中共對台採取和解政策和中共對內建立和諧社會,對外建構“和諧世界”的戰略息息相關。從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首的第四代中共領導班子,即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中共把對內構建“和諧社會”的概念,推廣到對外的構建“和諧世界”。從中共領導人的觀點看,和平與發展雖是世界的主要潮流,但“現今的人類社會並不和諧,邊界糾紛、領土爭端、地區衝突等傳統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貧困、恐怖主義、跨國犯罪、重大傳染病等問題也層出不窮,這些都是亟待各國合力解決的。”“和諧世界”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共外交心態的積極變化,要以國際秩序的“利益攸關者”身分,出現在當今世界舞台上。

  配合中共的內政和外交需求,中共領導階層也把“和諧”的戰略思維,用來處理和平發展時期的兩岸關係問題。胡錦濤上台後,我們發現中共的對台策略已從“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趨向“軟比硬多”。為了落實“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中共目前對台工作的觸角,已伸向台灣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對於兩岸目前存在的一些爭議性問題,中共以“求同存異”的立場,來進行“和而不同”的辯證解釋,態度表現得十分柔軟。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和諧社會”或“和諧世界”,都是中共針對歷史教訓所進行的一項反思。在毛澤東統治時代,中共因極左思想氾濫,過度“講政治”而形成經濟上的“一窮二白”。影響所及,對外關係也因為從事“革命外交”而陷於“四面楚歌”狀態。鄧小平為了撥亂反正,積極從事經濟建設,但“一切向錢看”的結果,過度“講經濟”,造成中國大陸社會的嚴重“不均”。對外關係也因“中國崛起”,引來了“中國威脅”的疑懼。

  平心而論,台灣社會在扁政府執政八年期間,也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現象。台灣的民主政治因少數人的操弄民粹意識而受到扭曲;人權與法治因為掌權者的貪腐而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因對岸的疑慮“台獨”而停滯不前;台灣的國際角色也因執政者採行的“烽火外交”,蒙上了“麻煩製造者”的惡名。面對這種內外交迫的局面,為了台灣的生存和發展,我們除了“以敵為師”,記取內外教訓外,還有什麼理由反對ECFA?還有什麼理由對“和諧”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