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嘗試開啟平衡全球經濟新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0-07-06 09:00:26  


 
  同樣按照這個邏輯,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南歐五國採取了嚴厲的財政預算,增加稅收和大幅削減開支,以減少高額的財政赤字。在歐元區統一的貨幣體系下,這意味著南歐五國將出現通縮,而其他國家出現一定程度的通脹。然而,作為歐元區核心國的德國,其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在金融危機前後並未改變,柏林可能利用這一時機進一步降低其通脹目標。在德國不實行抵消性擴張政策的調整的情況下,歐元區的調整很難奏效。以鄰為壑的緊縮政策,將使歐元區變成一個競爭性低通脹地區,逐漸依賴全球市場作為盈餘的出口,從而導致世界經濟總需求進一步萎縮。

  文章指出,這種格局如果持續下去,世界經濟的風險會越來越大。一方面,美國可能陷入債務-通貨緊縮的旋渦,加上歐元區的危機,將拖累全球經濟的總需求和經濟復甦,這種擔心可能成為現實。從2010年世界經濟的走勢來看,二次去庫存化的臨近,表明這一輪政府為主導階段性的資本擴張和總需求可能放緩。如果美國國內需求遲遲不能跟上,世界經濟有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盯住美元匯率政策的有效性正在下降,通貨膨脹和總需求因素可能失去控制。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趨緩明顯,而通脹、出口等滯後指標又處於衝高階段,同時原本充裕的勞動力市場也在越過某個臨界點之後出現強勁的工資上漲現象。種種跡象說明,貨幣政策繼續跟隨失業率處於18年高位的美國已不可持續。

  不論是中國同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和韓國的互補貿易關係,還是東南亞聯盟國家第三方市場上的競爭關係,人民幣匯改將帶動其他亞洲出口國家匯率的一輪調整。匯率問題不僅僅是貿易失衡問題,更是需求管理問題。不同於控制國內投資和資產泡沫,嚴厲的緊縮政策是降低世界範圍內的總需求的負和博弈,匯率改革則更近似零和博弈,在不降低世界總需求的情況下,中國讓出一部分需求給其他國家,從而防止了世界經濟總需求的進一步萎縮,近似於一種帕累托改進。

  所以,世界經濟復甦的不均衡性產生一種循環: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和發達經濟體的通縮冷熱不均的局面得不到改善,美聯儲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不可能退出。從而新興市場國家的緊縮政策會造成更大的套利交易和熱錢流入,使政策失效,也無法通過加息抑制通貨膨脹,冷熱不均繼續惡化。由此看來,人民幣匯改是打破這一循環的有利契機,使國際間匯率的調整替代了國內價格的調整。

  文章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貨幣和匯率政策的目標,應當是建立獨立的貨幣政策和樹立可信的低通脹目標。中國作為一個低收入國家,通貨膨脹目標制並不可行,因為食品和能源等波動大的商品占的比重過大。中國的貨幣制度自1994年以來,在貨幣政策基本上實施以貨幣供應量、信貸為主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利率手段在調控中的作用更多是適應性和相對滯後的。這一輪匯改啟動之後,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能否建立新的名義錨,如何充分發展具有流動性的國內金融市場,放鬆資本管制都關係到新的貨幣制度的形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