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還原歷史:常書鴻的膽識與徐遲的諛辭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2:36:55  


    
  二 

  自打“文革”一開始,常書鴻先生便被揪了出來,天天和其它“牛鬼蛇神”一起在地裡勞動。畢竟六十多歲的人了,挖不動土,揚不起鍁,便改任幫廚,每天在廚房洗菜摘菜,成了這身打扮。 
 
  但“常書鴻”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卻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我在第一篇文章中已經說過了。那是62年春夏之交,我正在新疆伊寧,原來所在的單位建築設計室撤銷了,當了中學老師,忽然讀到徐遲先生寫的報告文學《祁連山下》,裡面的主人公尚達立刻吸引了我,引起我無上的崇敬。尚達在巴黎學了十年油畫,一天,在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第一次看到了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為敦煌藝術的魅力感到非常驚訝,決心提前回國。43年從重慶奔赴敦煌,創建了隸屬於當時教育部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以後終生投身於敦煌石窟的保護、臨摹和研究工作,甚至不顧難以在這個偏遠寂寞的地方再待下去的妻子的出走,仍然堅守敦煌。 

  《祁連山下》描述說:
 
  我們的畫家跑到國外,跑遍了歐洲的城市,看到了不少祖國的名貴作品以及外國的作品。他在巴黎住下來了。在巴黎,在著名的羅浮宮、羅丹館、印象主義館、小宮廷、獨立沙龍以及在許多畫廊、畫展中,陳列著多少傑作名畫呵!人人能到那裡去鑒賞那些名作。……喬陀、拉斐爾、達芬奇、密開朗琪羅、蒂襄、艾爾•格萊可……這些令人醉心的名家的輝煌的作品! 
 
  ……中國古典繪畫,自唐宋以後,山水畫造詣之深,技巧之高,所表達的靈性之純粹,他是嘆服不已的。盡管這樣,他還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滿足。他總覺得,這只是繪畫藝術的一支,山水畫的支流,卻流得很長。而唐及唐以前的人物畫,可惜流傳下來不多,只有文字記載,因而無從判斷。那倒應該是繪畫藝術的正源。是的,那是正源,但流得不遠,且不知流到哪兒去了? 
 
  ……還在巴黎時,他就看到過敦煌的寫本。這些稀世之寶不屬於他的範圍。他也看到了一些壁畫的原件殘品和印刷品。當時就有一個感覺,寫本不過是敦煌文物中一部分而已,壁畫才是它的主體。那時候他渴望著有一天能看到原作。 

  ……(回國以後)在與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往還中,尚達聽到了甘肅敦煌的千佛洞的一些情況。當時,人們更多的注意還是那一大批經變寫本。可是,關於壁畫,卻還沒有怎樣重視,仿佛沒有這一種寶藏似的。忽然,他決定要到敦煌去。在他的寂寞、冰涼、痛苦的心中,敦煌壁畫卻燃起了一陣光耀的火焰。 
 
  我當然知道《祁連山下》“尚達”的原型就是常書鴻先生。常老曾經與徐悲鴻、黎冰鴻一起,並稱為“留法三鴻”,都是中國有名的畫家。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當然會和生活中的不太一樣,但尚達與常老,無論是精神世界還是人生經歷,都非常相合。讀到這篇作品,心想,如果我也能到敦煌去,該有多好!因為我的老師梁思成先生曾經告訴過我,敦煌唐宋壁畫裡畫著無數的建築,大大填補了現存唐宋建築實例的不足。 

  機緣真是太凑巧了,幾個月以後就得到梁先生托人帶來的一個口信,問我願不願意到敦煌去,我當然馬上給梁先生寫了信,下了決心,經過梁先生的努力,63年隆冬,終於調到敦煌。這些,前文中都談過了。 

  轟地一聲,火車衝撞了兩下,將閉目靠坐著的我從回憶中驚醒,躺在鋪上的常老也醒了,我們又回到了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