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字路口上的古巴

http://www.CRNTT.com   2010-09-27 09:04:07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名男孩從一排出租車旁經過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近日,古巴宣布放開178種職業,並允許個體經營,同時宣布裁掉大批國企和政府職員。在與美國的直接對峙中,社會主義古巴堅持了近50年。50年間,無論局勢如何變幻,只有卡斯特羅和匱乏永遠不變。
  
  ※平均與貧窮僅一步之遙   
   
  良好的排隊秩序背後是嚴重的短缺

  作為西半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大包幹農民積極性不高,超過50%的土地閑置,80%的農產品依賴進口,這對於工業並不發達的古巴來說是致命的。不單是農副產品,各種生活物資的短缺使古巴人似乎早已習慣了等待,用哈瓦那大學博士研究生胡里奧的話說就是,“這是一個排隊的國家。”公共汽車站總是擠滿了人,因為公共汽車要一個小時才有一趟;賣冷飲的小店前總是擠滿了人,因為1比索一個的冰激淩總是不夠;兌換外匯券的地方也總是擠滿了人,人們忙著把各種渠道獲得的美元換成外匯券,因為只有外匯商店才能買到洗滌劑、家電、甚至好一些的衛生紙。

  每月食物“憑證供應”只需1美元,卻永遠吃不飽

  據報道,古巴人平均月入只有320比索(約15美元,不到100元人民幣),而買一個小面包或一塊洗澡的肥皂都要10比索。古巴人的生活用品由政府按每人每月定量配給,並且需要憑本供應:每月食用油一瓶、洗衣粉一袋,此外,每人每天面包80克,每月大米6磅,雞蛋8個,黑豆2磅,雞肉2磅,白糖3磅,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7歲以下兒童有少量奶粉盒。“憑本供應”的東西很便宜,上述生活用品的總價不到30土比索,也就是一美元多一點。便宜是一方面,對於古巴普通人來說,永遠不夠的配額才更加刻骨銘心。不足的部分古巴人會去黑市買,但價格卻是天文數字,並且只收美元和外匯券。
 
  只有一家中餐館可同時接待超過12個客人

  蘇聯解體後,古巴的經濟愈發困難,隨後卡斯特羅決定推行改革:“有限度地、有步驟地”發展私營經濟,自由市場終於回到了古巴。“四條街市場”是哈瓦那為數不多的幾家農貿市場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大約100個攤位,並沒有滿,但是叫賣聲一直沸騰著。小販一天能賺到200多比索,相當於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據《南方周末》報道,華人陶錦榮1993年到哈瓦那的“華區”(唐人街)開了一家以“天壇”命名的中餐館。古巴政府特別批准“天壇飯店”新修了第二層,因為古巴規定飯館不能同時接待超過12個客也人。但陶錦榮還是對女兒說:“要隨時做好飯店最後被收回的準備。誰是飯店的老板?不是你,也不是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