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北街頭的政治與非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0-10-03 08:55:20  


 
  兩個故居,一種宿命

  台北,有兩個人的故居不可不看,一是錢穆的,一是殷海光的。錢穆的故居,位於陽明山上,旁邊就是東吳大學,一座小山坡上,小小的二層樓—素書樓。而殷海光的故居,則居於鬧市,台大附近的溫州街18巷16弄,一個死胡同的頂頭,一個不大的院子,一座不大的平房,當年殷海光住的時候,房子比現在還要小。

  兩個故居,都沒什麼人氣,無論你在里面待多長時間,都不可能等來第二個訪客。兩次去殷海光故居,都快到門口了,問問周圍的居民,居然沒有知道殷海光的。去錢穆故居那天,里面正在整修,說是要舉行活動,里面的東西擺得亂糟糟的,但樓上的書房、臥室樓下的客廳和廚房,還是能看清楚,一些簡單的家具還在。殷海光的故居,里面已經成了展覽館,到處都是有關的照片和文件複制件,而家具是一點也沒有了。據管理人員講,故居的書和家具都給殷夫人捐給台大了。

  探訪殷海光故居之前,聽人說殷海光由於來台大比較晚,從前台大前身台北帝大日式的平房,都分完了,所以,只能用原來的一個警察崗亭改造成住宅。而且地處一個死巷,在風水上講很不吉利的,只因為殷海光出身傳教士家庭,是堅定的西化論者,並不在乎這個,所以才搬進來。探訪之後才知道傳聞並不確切,這所房子是用台大的一個警衛室的材料建的,但房子本身並非崗亭,但正因為如此,房子的確不大,但卻附有一個比較大的園子。殷海光住進來之後,在這里“大興土木”,自己動手挖了一條河,堆了一個小小的土山,河叫愚公河,山名孤風山,山上還放了些石凳石桌,命名為殷夫子讀書台。在房子的旁邊,還用水泥砌了一個水池,供女兒戲水用。園子里的花草樹木,都是殷海光自己栽的。如今已經鬱鬱葱葱,但由於訪客過少,蚊子很多,上去不一會兒,就大有被蚊子圍餐之虞。相比之下,錢穆的素書樓要漂亮得多,闊綽得多。雖然,據說周邊的花草樹木,也是錢穆夫婦手植,但拾階而上,曲徑通幽,人到樓前,豁然開朗。小樓不大,感覺很好。

  殷海光是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即使沒有變成自由主義健將之前,也是個堅定的西化論者。五四之子,在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對中國的傳統是很不以為然的。台灣拍的紀念他的紀錄片,是以咖啡作為引子的。錢穆恰好相反,是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義者,殷夫子所好,恰是錢穆所不喜,如果要弄一個介紹他的引子,只能是中國的茶,一杯清茶。但是這兩個人,在居所的最後歲月,命運卻極其相似,都是遭到當局的打壓,鬱悒而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