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實現“大國大外交”幾個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10:50:54  


 
中國須培養自身的國際責任觀

  這裡可以舉美國的例子。美國在1890年代就已經變成世界上GDP最大的國家,但在一戰之前,美國只有對外關係,沒有國際關係意識。美國在很長歷史時期裡實行孤立主義,後來長大了、出台了一個針對自己後院的門羅主義,對國際事務並不感到興趣。只是到了一戰期間,美國決定捲入國際事務,美國才逐漸地具有了國際關係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成為了西方世界的領袖。從對外關係到轉型成為一個具有國際關係觀的大國,美國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而國際關係觀的核心問題就是國際責任問題。

  中國要有大外交,也必須培養自身的國際責任觀。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不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要對整個世界體系負責。如果僅僅對某一個國家負責,那是對外關係。儘管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但“走出去”的時間並不長。中國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界定和培養中國的國際關係觀。在中國具有國際觀之前,很難有大外交格局的出現。

大國外交最為關鍵的是確立自信

  和國際觀緊密相關的,是建設自己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這方面,中國軍事現代化需要加速。中國內部的發展需要外部的資源,而同時中國的經濟利益也在加快“走出去”。在最低程度上,中國必須具有保護海外利益進入中國,和中國利益“走出去”的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並且是世界經濟的內在一部分。這表明,中國對維持現有世界秩序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需要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沒有軍事現代化,中國會繼續目前的(如美國人所說的)“搭便車”的局面,不僅保護不了自己的利益,更不用說承擔國際秩序維護的責任了。

  不過,發展軍事能力不見得就是學美國,到處使用武力來干預他國事務。這方面,中國應當比美國有優勢。美國是一個具有“使命”的國家,在全世界到處推行民主與自由是其使命的核心,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論證的。但中國則是一個世俗國家,沒有“使命”,這個特點使得中國外交重心是經濟貿易和發展。中國不能取代美國維持世界秩序,但中國也不能光依賴美國來維持世界秩序。這裡,只有當中國發展出了維持世界秩序的足夠的能力,中美合作才能更具制度化和更有效。

  從精神層面來說,大國外交最為關鍵的是確立自信。大國沒有自信,就不會有大外交。目前“小外交”格局的出現是缺少自信的表現。在一些方面,一點自信也沒有。但在另外一些地方則過分自信,顯得驕傲,實際上也是沒有自信的表現。自信精神是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如果不能在(至少)這裡所討論的各方面有進步,那麼自信精神的形成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0-10-26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