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湘江之死

http://www.CRNTT.com   2010-11-11 08:07:07  


2009年8月,導致瀏陽鎘污染事件的湘和化工廠已被關閉,但廠內依舊能見到隨處排放廢水的痕跡。 南都記者 方謙華 攝
2006年年初,株洲霞灣港在清淤過程中由於施工不當,導致含鎘嚴重超標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灣港至長沙江段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圖為工作人員用試紙對污水進行化驗。CFP
 
  謊言被徹底地揭穿。直至此時,湘和化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鎘超標,造成了大範圍鎘污染的真相才被揭示。

  企業責令停產,失職官員落馬,環境治理展開,村民補助發放……一切後續工作看起來按部就班地進行,在2009年喧囂的夏季之後,沒有人再關注這個小村的生活。但對於鎮頭鎮的村民來說,鎘污染的噩夢並沒有在那個夏季終止,而是延續至今。

  “工廠關閉後的污染比之前還嚴重。”村民們的隱憂首先來自於政府新修的雨水處理收集池。

  今年4月,為了防止工廠拆除後的剩餘垃圾在雨水衝刷下對周邊地區造成二次污染,政府在工廠所在處修了一座雨水處理收集池,池中雨水達到一定高度就由專門的管道抽取至池子上方的處理器進行淨化處理,處理完再通過另外一根地下管道排放出去。

  村民介紹說,收集池最開始是用磚頭砌的,後來被雨水衝垮之後才換用鐵板焊接制成。“池子很小,雨大的時候,池子根本盛不下,雨水就會漏出去。”

  對此,瀏陽市環保局局長王星輝的解釋是,“工廠的危險廢物都賣了,污染處理設備即使不運行也沒有多大問題了。”

  讓村民不滿的還有整治後荒置的農田。鎮頭鎮的農田整治在今年2月展開,在撒過石灰,用推土機鏟平後,工廠周邊500米-1200米範圍的農田如今全部荒置,稗草叢生,雨水衝刷之後,田地裡積滿了泥水,“說好有花木老板來接手種植花木,說好會給我們農田賠償,半年過去了,人影錢影都沒看到。”

  對於村民來說,這裡充滿疑慮,但在當地環保部門看來,卻是一場試驗的開始。王星輝稱現在針對工廠及周邊地區的一切措施都只是“正式治理前的保護措施”,他告訴記者,接下來的治理屬於省環保廳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重點項目,方案已經交給專門的環保公司在做,作為基層環保部門,他們“只做基層服務,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簡單的數據收集。”

  對於這個撲朔迷離的“預算投資幾千萬”的治理項目,村民們並不了解,他們清楚的只是,田地不能耕種以後,他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來源,只能靠打工和親友接濟為生。

  雙橋村田地裡新修的水泥水渠挾裹著雨後沉積的泥水歪歪扭扭地伸向距工廠原址1200米的遠方。村民老羅順著水渠延伸的方向遠眺,一面嘟囔著“豆腐渣工程”,一面感嘆,“不許種田,不給補償,接下來,要怎麼生活呢?”

  這並不只是一個村的迷惘。湘江流域長期生活在重金屬污染陰霾之下的“雙橋村”、“鎮頭鎮”。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之路已經走過了很多年,成績斐然,也困境依然。“雙橋村們”的迷惘凝聚成一個巨大的問號,壓迫和拷問著每一個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環節的官員。

沉重的科研江湖

  研究終於走上正軌,但底泥治理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即使20年過去了,羅勝聯教授依舊忘不了他第一次到株洲冶煉廠考察時看到的情形:

  “醬油色的重金屬廢水混合著白色的石灰水從排污口滾滾流出,一天要排一萬多噸。我看到的第一反應就是再也不想喝湘江水了。”

  70年代初,國內解決重金屬污染的方式一直是在酸性的重金屬廢水中加入石灰,使重金屬離子在碱性環境下形成沉澱。這樣的處理簡單粗糙,雖然減小了重金屬離子濃度,但是排放的廢水總量並未減少。

  “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理後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等廢渣。”羅勝聯把他當時在株冶看到的200萬噸的廢渣堆形容為“一座山”,“很嚇人”,“如果這堆廢渣裡的重金屬在雨水衝刷下全部流入湘江,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