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大學生駕車撞人又殺人 真相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0-12-01 09:41:34  


 
這種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偏見形成的一般過程

  不客氣地說,也許您身上也有某種偏見,與“農村人難纏”相似,比如,您對河南人、東北人、上海人等等,有沒有成見?

  試想一下,這樣的“刻板印象”是怎樣產生的?

  通常的脈絡是,某個人發表了對某個目標的印象,然後,這些幸運的或者不幸的記憶,流通到公共信息的交流之中,這樣,局部的、零碎的印象聚合成共同印象。

  於是有了先入為主的認知,並在切身體驗中被強化。

  弱勢者容易被污名化

  那麼,“農村人難纏”這樣的具體偏見(一種污名)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是有刻意成分。 

  在城鄉二元體制中,對“農村人”的污名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事實上,只要一個群體在對社會資源的掌握上,依靠制度和觀念對另一個群體具有足夠的優勢,為了合法化他們對另一個群體的社會排斥,他們就一定會給這個群體以一定的去道德化。

  這種污名化有多種功能:一是可以合法化城里人與農民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二是可以給城里人以一定的心理優勢;三是可以通過這種“身份”的認定割斷城里窮人與農民之間的階級聯繫。

  從偏見形成的信息流通過程看,掌握話語權的人也掌握了塑造偏見的主動權。這樣,既有污名別人的的意願,又有塑造污名的能力,污名就誕生了。

  經過“觀念殖民”,“農村人”被卑賤化

  對“農村人”的污名化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無論是說他們不文明、不衛生,還是把他們假想成違法犯罪分子,已經成為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貧民也認為他們“不是一路人”。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對“農村人”的歧見,並不限於藥家鑫這一類人、不限於西安這一地,即使在那些“農村人”立下汗馬功勞的地區,這樣的歧見都會擺上台面。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時而有專家怪罪“低素質人群”拖了現代化的後腿;時而有代表委員要求減少低素質外來人員,這種呼聲可謂不絕於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