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急盼“防通脹”政策突破“兩難”

http://www.CRNTT.com   2010-12-19 08:48:01  


 
  文章稱,綜觀中國防範通脹的一套政策“組合拳”,上述措施都有所涉及,不過在實施過程中都面臨著“兩難”。例如,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採取臨時價格幹預措施保民生保穩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依據,又有先例。不但中國《價格法》有明確規定,而且德國、美國等市場經濟國家也有政府控制、幹預物價的法規和先例,新加坡就有專門的《物價控制法》。尤其在中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資本投資渠道不夠通暢,炒作之風盛行的大環境下,採取臨時價格幹預措施可以有效地打擊游資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這可以從經過前段時間大蒜、綠豆等炒作行為被打擊後,價格直線下跌就可以得到例證。不過,價格幹預是把“雙刃劍”,在短期內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如果價格幹預過度,將損害農民利益,扭曲市場對資源之基礎配置作用,阻礙經濟效率,有“違背市場經濟”、“歪曲市場定價機制”之嫌,因此,有關職能部門在採用這個措施時,慎之又慎、有點投鼠忌器,不會大規模地採用,只是提出來,對那些想炒作農產品的資金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而已。

  文章表示,對於貨幣政策,一般可以通過控制信貸增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等方式來控制流通中的貨幣量,進而改變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預期,穩定物價水平。但這里面也有“兩難”問題:

  首先是“度”怎麼把握,即貨幣發行到什麼規模算“穩健”?如果過度穩健,可能導致經濟降溫、失業率增加,這種危害甚至超過通脹。因此,貨幣政策由寬鬆到穩健的目的是使中國經濟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它既要管理好泛濫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及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畢竟,“穩增長”也是一項主要任務。其次,貨幣政策工具選擇上的“兩難”。理論上,在目前中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達到歷史最高點、央票發行遇冷、其他政策工具實施空間在縮小的情況下,加息相對來說是個抗通脹的選擇,只是一旦加息,將產生多種後果:境外熱錢可能持續流入,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波動,推升國內通脹壓力;企業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成本增大,還債壓力加重。可是不加息,其他政策工具又難以真正抑制通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