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世界為什麼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10:48:30  


 
  民族主義情緒讓外界擔憂

  社會層面的變化也對中國的國家形象不利。這些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一些智庫研究機構、大學等研究人員開始呈現出過分自信的態度,普遍彌漫著一種對外強硬情緒。例如在和美國的關係上,從前大家強調合作多,現在中美“對立、衝突論”在很多方面有成為主導話語的趨勢。

  這裡最讓西方擔心的是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民間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還是非常簡單,主要體現為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對國家的認同感,這非常有必要。但對這場愛國主義教育運動也應當作反思。很顯然,如果不能確立理性民族主義,民間非理性的民族主義不僅有損國家形象,也會給中國本身的外交帶來無窮的壓力。

  應當指出的是,在這場持續的愛國教育主義運動中,一些商業性報紙找到無限的市場,它們把民族主義情緒推至極限。社會上的一些人被各種方式“訓練”成只會作簡單的愛國思維,作簡單的愛國反應。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表現為義和團主義和民粹主義。而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強硬者總是可以以愛國主義自居的,而理性一些的人則往往被罵,被譴責。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已經形成了愛國主義的兩難:被“訓練”來作出本能的愛國反應,但在實際層面則有效損害著國家利益。

  從前中國弱小的時候,民族主義可以理解,因為民族主義是弱者的武器。但現在已經崛起了,民族主義就失去了方向,顯現出極大的非理性。再者,民族主義的對外性質,更使得情況變得複雜。中國通過融入世界體系而崛起,既受惠於體系,也正在為體系作出自己的貢獻。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當反思本能式的民族主義了。在全球化時代,民族主義還會生存下去,但需要的是理性民族主義。

  在所有這些因素影響下,不難理解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變化。但很顯然,這種氣氛如果不能改變,對中國的國際環境非常不利。如果中國不能有效改變西方的這種認知,不僅中國和西方的關係難以為繼,而且這種認知也會影響到中國和眾多鄰居,甚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西方的認知也不是不可以改變,因為這種認知並不反映中國外交的真實面。如何向國際社會呈現中國外交的真實面,則是中國的責任。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0-12-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