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哲學回歸 是否預示時代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0-12-26 10:07:06  


 
  支玲琳:在某種程度上,哲學的確是社會情緒的“體溫表”,這從中國發展的這30年中也能得到驗證。改革開放之初,前路迷惘、思潮交匯,“文學熱”“哲學熱”也一時激情湧動。但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展開,思想也逐漸平息,轉為對實用科學的追逐。

  王德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中國社會的轉型剛剛開始,這是一個很大的震蕩,前景有多種可能性,所以人們會更關注思想,討論各種基本價值標準,整個社會的思考不可阻遏地被激發了。後來,改革開放逐步展開後,中國社會發生了社會階層結構性重組,大分化、大改組,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成了弱勢群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空論無益,在這個年代,要麼在名利場上上升,要麼在名利場上下降。所以,漸漸地,對社會整體價值信念問題的思考被擱置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眼前的利害得失。

  但在我們這個國家,仰望星空的人,其實還是不少的,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注意到而已。今天中國的變化很大,或許我們正處在一個更大規模的思想激蕩的前夜,亦未可知。因為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從一味追求物質利益轉向追求合理的秩序和精神的安寧——無論是富豪階層,還是布衣百姓,都想尋求安身立命之所。一個新的30年已經開始,它的主題一是樹立中國價值,二是重建社會正義。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家園。而這,屬於人文的範疇、思想的任務,遠不是科學所能實現的。而整個西方世界,同樣在這一時代的脈動中。它經過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終於不期而至,這或許也預示著一個思想的時代的到來。

  支玲琳:對於過去的發展時代,李澤厚先生曾有過這樣的結語——“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但是金融危機的到來,提醒世人 “哲學後退,實用上位”是多麼危險。

  王德峰:以當代顯學中之顯學,即金融學為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門實用學問廣受追捧,人們自信只要掌握訣竅,就可以迅速圈錢,這使得很多原本在實體經濟領域產出的財富集中到了少數金融寡頭手中,這顯然撼動了社會公正。第二個問題在於,金融學把未來當成是可以邏輯推演的東西,可以用數學模型推算的東西,然後據此制訂這個世界的資本交易規則,不斷將金融衍生品炮製出來。這其實是邪惡之舉。因為未來並不是知識可以推斷的對象。未來要求我們在對命運的領會和對真理的感悟中作出籌劃和決斷,而不是作出邏輯推斷。領會命運和感悟真理,正是包括哲學在內的思想的事業。當代人的狂妄自大,體現在力圖用知識和技術不僅掌控現在、而且掌控未來。金融風暴的到來,粉碎了這種自負,其中的教訓是深刻的。

  對未來的籌劃,需要哲學和宗教的積澱,這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恰恰被人們忽視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