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政府轉型決定“十二五”改革成敗

http://www.CRNTT.com   2011-01-22 09:51:50  


 
  公共產品短缺與政府轉型

  文章分析,為什麼要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為什麼提出第二次轉型與改革,為什麼說“十二五”處於歷史性轉折的關鍵五年?重點就在於時代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

  1.中國已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主要反映在消費主導時代、公共產品短缺時代、人的自身發展時代。

  社會發展階段的重要變化,引起社會突出矛盾由私人產品短缺變為公共產品短缺。也就是私人產品短缺時代從總體上說已經成為歷史,而公共產品短缺時代開始全面到來,這是發展階段的歷史提升。這里,有兩點分析很重要:第一,儘管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階段性的發展特征十分突出;第二,儘管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的內涵發生了重要變化。

  2.加大公共產品供給對發展方式轉變意義重大。

  (1)對經濟轉型的意義。從經濟層面來說,加大公共產品供給,既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消費水平,又有利於改變消費預期,有助於中國盡快地從投資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

  (2)對社會轉型的意義。現在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焦點很多,但主要焦點在於公共產品短缺,以及利益表達、利益協商、利益訴求、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面。公共產品的短缺和社會轉型緊密、直接、全面地連接在一起,加大公共產品供給是順利推進社會轉型的關鍵。

  (3)對人自身發展的意義。我們一直在講“以人為本”,人的自身發展成為這個轉型中的決定性因素,而轉型的基礎在於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產品的供給,其供給程度直接決定著轉型的進程。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政府要成為社會性公共服務提供的主體,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一心一意謀民生,聚精會神做好公共服務。

  3.政府要成為公共產品提供的主體。

  (1)政府職責的確定。把公共服務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主要標準,使公共產品的供給成為政府職責轉變的核心要求和主要職責。

  (2)國有資本的定位。在公共產品短缺的背景下,國有資本是繼續追求單一的營利性還是成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之一、或者是主要的提供者。比如在基本住房保障供給中,國有資本是充當“地王”,還是成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建設者。這個問題與政府轉型直接聯繫在一起。

  (3)公共服務市場適度放開。在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主體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放開教育、醫療等中高要素市場。公共服務既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又包括非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非基本公共服務要靠市場調節。應該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和符合一定標準的外來資本進入教育、醫療等中高要素市場,以滿足人們的多元的公共需求。現在,一些有條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國外讀中學。如果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或者外來資本在中國辦國際化中學,這種情況就會有明顯轉變。

  (4)把公共治理作為政府轉型的目標。公共產品短缺要求盡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公共財政,要求公共信息,在公共信息的前提下要求公共監督,在公共監督的情況下要求公共參與,這樣一條傳導鏈條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公共治理模式。今天我們考慮社會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要從公共產品短缺,到公共需求、公共財政、公共信息、公共監督,公共參與再到公共治理,這樣一個思路來研究設計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