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岸關係中的“交往”與“仁”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兩岸是“對話”還是“獨白”?

  20世紀80年代,大陸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台灣依然堅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並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雙方隔絕對峙。(注2)1986年5月因偶發事件引發“中華航空公司”和中國航空公司在香港舉行兩航談判。這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談判。(注3)它的成功舉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台灣當局長期營造的“恐共”心理,使台灣民眾認識到,兩岸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1987年底台灣開放一般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近38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對話開始進行。

  1.李登輝時期:前期對話,後期獨白

  李登輝主政台灣初期,由於政局不穩,地位不鞏固,他所推行的大陸政策總體上延續了蔣經國時代所確定的反共、反“台獨”的基本立場和“革新保台,拒和偏安”的基本方針。1988年12月,李登輝首次提出必須面對“中國只有一個,但卻無法有效在全國行使統治權的現實”。(注4)1989年4月,李登輝派“財政部長”郭婉容到北京參加亞銀會議,打破兩岸官員“不接觸”的政策。1989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人員首次赴台交流。這一時期,兩岸交流處於單向交流狀態,主要是台灣民眾來大陸交流。1990年9月,兩岸為解決遣返私自渡台人員問題簽署“金門協議”,為其後兩岸授權民間機構進行商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1年2月23日,台灣制訂了《國家統一綱領》,3月9日,成立“海基會”,希望借此推動兩岸對話,兩岸交流進入雙向交流的對話階段。

  1992年3月23日,兩會協商正式開始,此後在北京、廈門、香港、台北舉行多輪兩岸對話。1992年10月28-30日,兩會在香港舉行商談,集中討論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1992年11月,兩岸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為“汪辜會談”及此後各種事務性協商談判奠定了基礎。1993年4月27-30日,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海協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這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絕之後的首度正式接觸。雙方就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會談達成了四項協議。兩岸在經濟交流與合作、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事務性商談,以及兩會聯繫與合作方面均取得具體成果,為推動兩岸的對話創造了積極的氣氛。但是,兩岸之間的這種對話還是受到很大的局限,雙方的一些原則性的分歧依然存在。1993年年底在APEC會議上,大陸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台灣回應“我們主張‘階段性兩個中國’”。此後,1994年千島湖事件、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兩岸關係在李登輝執政的後期出現幾次波折,甚至跌入谷底。台灣當局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由混淆、否定演變為背棄,兩會商談被迫中斷,兩岸結束對話,走向獨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