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楊偉中:反思陳光標的台灣之旅

http://www.CRNTT.com   2011-02-27 10:31:35  


陳光標赴台捐款行善,允諾捐助新台幣1500萬元支持南投縣埔裡“陳綢阿嬤”(中)籌建少年家園,善款24日由南投縣長李朝卿(右1)轉交。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陳光標現象’告訴兩岸社會的是,兩岸交流不但早已告別了政治上軍事敵對、總是想要‘解放/光復’對方,而民間往來阻礙重重的史前時期,也脫離了主要是單向往來、單向三通的初級階段。如何不以自己的局部經驗論斷對方,如何不以想像的全體來涵蓋多元異質的個體,如何不讓這種“相互建構”築高彼此間的心墻使得交流成為交惡,是極其重要,但並不容易做到、做好的事。” 台灣媒體人楊偉中今撰文“‘光標’點擊台灣,兩岸難除心墻”: 
  
  農歷年前到台灣展開行善之旅的陳光標,在抵達台灣之前就幫助電視談話性節目衝高收視率,抵達之後繼續是媒體追逐的焦點,製造了連續多日的焦點新聞。如今,他的腳步雖已遠揚,但卻仍留下不少爭議。據說,他在5月份還將前往台灣設立獎學金,看來,“陳光標現象”會繼續受到台灣媒體的關注。 

  陳光標實在是夠獨特、夠異類,就個人層次而言,我實在難以喜歡這樣一號高調行善的人物,也未必真能理解、認同他的某些言行,但陳光標在台灣社會極其突兀的現身方式,卻也逼使我們思考一些問題。說得稍嫌誇張一點,我認為,陳光標在台灣的現身標誌著兩岸交流的幅度、深度和廣度,正要從“初級階段”轉入一個新的階段,而這個轉入,究竟意味著倒退還是前進,是更緊張,還是更平順,其實正考驗兩岸的每一個人,考驗我們如何面對“陳光標現象”。

  我的思考,可以從我前同事L女士的一篇文章談起。L是大陸福建人,本在大陸媒體工作,她跟台灣人結婚,到台後在我先前工作的報社主持一個兩岸征文的版面。在兩岸交流日漸頻密的情況下,報社開辟這個版面以刊登“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的稿件,也就是透過大陸之眼看台灣社會,透過台灣之眼讀大陸社會,這個版面是該份報紙最受讀者歡迎的版面之一。在兩岸交流上起著橋梁般的作用,畢竟,有兩岸媒體工作經歷的大陸人在台灣社會並不多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