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投棄權票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3-25 09:14:43  


2008年4月16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右)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左)舉行會談。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卡扎菲的游移態度和俄羅斯對與利比亞合作的較低評價,至少是讓俄羅斯內部出現不同聲音、對外做出模糊決策的原因之一。”東方網今載特約撰稿人張昕的分析文章“俄羅斯投棄權票的背後”:

  縱觀近期利比亞局勢激化以來俄羅斯政府的態度,其表現並非協調一致,甚至有些令人費解。一方面,今年中東局勢突變以來,包括俄總統在內的幾位高官已經對包括埃及、利比亞在內若干中東北非政治強人的統治方式給予了直接批評。在聯合國安理會關於禁飛區的投票之前,俄羅斯不惜放棄自己和利比亞幾十億美元的軍火合同,支持聯合國早先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制裁。此後在卡扎菲軍隊開始逐漸占據上風、完全有可能重新控制局勢的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又宣布禁止卡扎菲及其家人入境和在俄羅斯開展金融交易。

  但是3月17日在對設立禁飛區的1973號決議投票中,俄方又沒有延續此前的態度,和中國、印度、德國還有巴西一起投了棄權票。在投票前後的官方聲明中,此前俄羅斯在類似場合——1998年前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此後對津巴布韋和緬甸的制裁決議上——一貫堅持的“尊重主權”、“非干涉”原則都沒有被提及。隨著法英等國在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深入,更多看似矛盾的聲音從俄羅斯傳出。一邊是普京將上述軍事行動比作“十字軍東征”,一邊是梅德韋傑夫否認兩者之間的可比性,在譴責軍事行動造成的平民傷亡和要求和平解決問題的同時強調俄羅斯支持1973號決議的基本精神。

  對於俄政府這樣前後不盡一致的表現大概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為前後矛盾的信號正反映了俄羅斯高層對外交基本走向的不同判斷和認識。俄羅斯媒體剛剛披露出在安理會決議投票前,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最初是希望投贊成票的,但是俄外交部堅決反對,最後作為妥協才選擇了棄權。3月19日梅德韋傑夫在沒有公開給出解釋的前提下突然撤換俄駐利比亞大使,以及事後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兩人對於歐美軍事干預完全不同的解釋都是上述基本分歧的體現。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