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梁思成之問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14:13:28 |
清明之後,來杭州調研教育改革,得覽桃紅柳綠、春光旖旎的西湖四月天。在花港觀魚,意外地見到林徽因塑像,大概是因為林徽因生於杭州,於是成為一處新的旅遊景點。這是梁思成百年之後,不斷升溫的“梁思成-林徽因熱”的小小旁注。梁思成、林徽因的書籍、圖像越來越多地從學術領域進入社會領域甚至流行文化,成為小資品位的標誌。北京在重建消失多年的永定門之後,又要重建地安門,這似乎都是梁思成屈辱之後在當代光榮回歸的說明。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另一個巨大的事實。當我們可以優雅地“消費”梁思成和林徽因時,他們所推崇的思想、文化、價值乃至城市規劃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北京在一如既往地大規模的“建設性破壞”之中,只不過花樣翻新,最新的招數是打著“中軸線”申遺的旗號,這意味著又可以堂而皇之地拆除大片胡同古巷。梁林在東城區北總布胡同的舊居、著名的“太太的客廳”早已面目全非,經社會人士強力保護而“虎口餘生”;最近對南城會館區的開發,梁啟超故居又在劫難逃。如果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梁思成當作如何感想?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梁思成就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切。因此,他沉痛地言說“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征,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的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象。”他不是迂腐的書齋學者,他清醒地意識到在新一輪建設的高潮中,“也許沒有力量能阻擋這破壞舊建的狂潮”,卻仍以拳拳赤子之心“逆潮流而動”。因為“以客觀的學術調查與研究喚醒社會,助長保存趨勢,即使破壞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漸減殺。這工作即使為逆時代的力量,它卻與在大火中搶救寶器名畫同樣有急不容緩的性質。這是珍護我國可貴文物的一種神聖義務”。 他遭受了許多誤解和誣陷,他明確地宣示追求民族化並非提倡複古,中國古典的“宮殿式”建築已不合於近代科學及藝術的理想,只不過是期盼中國的建築師、規劃師有所作為、有所創造,因為“世界各國在最新法結構原則下造成所謂‘國際式’建築;但每個國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現。英、美、蘇、法、比、北歐或日本都曾造成他們本國特殊作風,適宜於他們個別的環境及意趣。”“我們的建築師在這方面所需要的是參考我們自己藝術藏庫中的遺寶。我們應該研究漢闕,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經幢,明清的牌樓,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橋,華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聰明的應用”。然而,在那個時代,他的一切良苦用心、苦口婆心不僅如痴人說夢,而且成為一道道加害於自己的毒藥。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