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維迎:通脹本質上是掠奪民間財富

http://www.CRNTT.com   2011-05-24 08:06:55  


 
  理論還是結論

  問:很多人可能這樣認為,條件不成熟,市場邏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張維迎:這是為限價辯護,看起來符合現在有些經濟理論。但是錯了。什麼叫充分競爭?真正的競爭是自由競爭,祗要自由競爭,沒有所謂充分不充分。自由競爭就是自由准入、自由選擇。如果有無窮多的企業,那不叫市場,那樣的市場不會有真正的競爭。信息不對稱也不構成政府幹預的理由,相反,我們需要市場,正因為信息是不對稱、不完全的,如果信息對稱完全,那計劃經濟就行了。

  對市場最大的傷害,是來自政府的幹預。如果要用充分競爭這個概念,那麼多權力掌握在你手里,怎麼充分競爭?那麼多政府幹預,哪來充分競爭?

  一個行業,如果有持續的高利潤,一定是政府限制了競爭,給予在位的企業行政保護,阻止別人進入,比如中國的電信行業。在真正的市場中,平均利潤是自由競爭的結果,不是競爭的前提。競爭多了,利潤自然下降。如果政府規定了平均利潤,把高於平均利潤說成是“暴利”,去懲罰,結果一定是越無效率的企業越高興,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一定非常糟糕。

  現在社會上對經濟問題的理解,包括一些經濟學家的理解,是建立在一套理論基礎上的,但這些理論好多是錯的,用錯誤的理論分析問題,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雖然有些似乎言之有理。

  這種錯誤的理論包括對中國經濟增長經驗的總結。很多人會說,中國經濟取得快速增長,你看,我們沒有私有化,我們政府幹預很強。而實際上,經濟市場化本身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不是靜態均衡的,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比較好的成效,不是由於政府幹預多,而是由於政府幹預越來越少,使得老百姓有更多的自由,企業家精神得以煥發。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如果認識不到,以為我們的發展是由於政府管得好、管得多,就像我們現在的政策一樣,過幾年就會看到它的後果了。

  現在我們對政府幹預的迷信還沒有破除,人們沒有認識到,好多所謂的市場失靈,本身是因為政府幹預造成的,然後倒過來就說是市場的失敗。打個比方,我從來不讓你說話,然後大家說不行啊怎麼不讓你說話,於是讓你說話,結果你一說話就結結巴巴的,於是我就找到理由了,不讓你說話的原因確實是因為你不會說話。所以我的決策是對的。

  市場化改革難免有一些失誤和彎路,畢竟那麼多年的計劃經濟,那麼多的幹預,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市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企業家隊伍的成長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不能出現問題就說市場不靈,就走回頭路。我們認為市場不能做的事情,其實是因為政府從來就不讓市場做。包括教育和醫療的改革問題。

  問:很多時候可能是考慮到改革的成本和承受力的問題?

  張維迎: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任何改革都需要循序漸進,原因是改革總要引起不確定性,成本、承受能力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想象的承受力和實際的承受力是兩碼事,有好多情況下,是我們“以為”不能承受就是不能承受。這跟心態有關。90年代國有企業改制,大量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承受得了。現在發展到這樣,反而什麼也承受不了。心態變了。

  90年代初,年輕人喜歡穿一個T恤,上面印著“點背不能怪社會”,那時候的心態是如果混得不好,怪自己,所以我要努力。現在呢,點背都怪社會。心態不一樣了。能不能承受,依賴於我們認為它能不能承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