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外投資陷入“市場失靈”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08:07:04  


 
  於是乎,矛盾出現了: 一方面,中國的海外資產結構毫無疑問亟須調整;另一方面,這一目標無法通過市場化手段來實現。換句話說,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出現了 “市場失靈”。

  文章認為,引起“市場失靈”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存在強烈的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如果沒有每年5%-6%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相關海外投資的風險和回報的評估就會完全不同。

  所以,一個理想狀態應是,匯率調整到位,單邊升值預期消除,資本流出流入更多取決於投資本身的風險和回報,而不是受匯率這類宏觀因素左右。

  然而,現實和理想狀態還有很大的距離,而且短期內看來無法消除。具體看,如果當前漸進性升值策略不調整,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無法消除。

  文章表示,從經濟政策學角度可以這樣理解:經濟中已經存在的“扭曲”(即強烈的單邊升值預期)使系統處於一個“次優”的狀態。如果要使“次優”的系統實現“最優”的目標(即降低官方外匯儲備比重),需要向系統引入新的“扭曲”因素來抵消現有“扭曲”的影響。套用一句俗話就是“以毒攻毒”。

  這樣的分析思路要求公共部門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進行對外投資,以期實現中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的海外資產的最優配置。這樣的策略雖然是非市場化,而且是“次優”的,但可以幫助實現“最優”的結果。

  第一,這一策略的目標是戰略性的,為實現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的海外資產最優配置,而不是個別投資項目微觀回報。

  第二,這一策略的執行主體是公共部門。當然,具體投資操作不必然由公共部門自己來進行,可以外包給符合資質的專業投資機構。

  第三,對於投資業績的考核不應考慮人民幣匯率因素,而是選擇全球資本市場上不同資產類別的價格指數為基準,計算相對收益。

  第四,執行主體應為公共部門的另一個考慮因素就是,最大限度地防止“返程投資”。市場化運行的主體完全可能把出去的資金再調回境內使用,以期從人民幣升值中收益。這樣反而會使這一政策陷入南轅北轍的尷尬。

  第五,鑒於當前官方外匯儲備的超大規模,有必要同時提高其他不同類別的海外資產(即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比重。所以可以考慮設立不同的公共部門機構分別負責投資上述不同的資產類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