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宋子文密檔公開 功過任人評說

http://www.CRNTT.com   2011-11-13 07:42:00  


 
  南方都市報:一直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中,解放前“四大家族”是中國最顯赫、最富有的家族,他們占有大量的財產,甚至使整個中國陷入極端的貧弱。但這本書里公布的情況似乎不是這樣:宋子文逝世後他與太太名下的財產,各自只有一百多萬美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出入?

  吳景平: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為什麼失敗呢?國民黨統治的最後幾年,整個社會的危機全面爆發,政治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政府的信譽完全掃地。人們對國民黨的統治再也無法忍受了,這個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如果我們僅僅說這是由於幾個人的貪腐而造成的,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更不要說要求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對歷史事實作出基本的評價了。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這在一定意義上是沒錯的。但是我們能不能對失敗者作一個客觀的了解呢?更何況如果從一個更長遠的時段來看,這畢竟是中國人之間的內戰。任何人都好,即使是國民黨,只要曾經為國家、人民做過有益的工作,我們都要承認。反過來,即使是反面人物,我們也不能任意給這些人摸黑,這種態度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

  當時的國民黨統治下的一般民眾對豪門的腐敗、特權是非常不滿、深惡痛絕的,這也是當時社會信心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具體到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陳果夫,我們要點明他們每一家或者每一個人究竟做了什麼,怎樣做的,為什麼能做到這種地步?無論從正面還是反面,我們都應該實事求是。我們今天來看這方面問題最初的文本,要注意它有沒有說明是什麼時候開始貪腐的?以什麼手段?留下的原始記載是什麼?不能只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說他貪腐就行了。在整體的判斷上,國民黨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對統治的失敗承擔責任,應該對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的危機承擔歷史的責任。我覺得這是完全正確的。關於對國民黨統治的體制性、階級屬性的基本判斷,我沒有提出新的觀點。但問題是,我們如果要評價個人的歷史功過,就必須把他放在一個大的歷史時代環境下,包括個人意志無法抗拒的部分。

  另外我認為評價歷史個人的功過,實際上也在檢驗我們這一代人在面對複雜歷史問題時,是否依然沿用一些簡單的做法。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他們這些高層的經歷也是挺坎坷的。宋子文就是幾上幾下,和蔣介石之間的恩恩怨怨,怨的部分更多,分歧、爭執比較大,這恐怕是我們以往所不了解的。我們以前往往把他們視為一個整體,捆綁在一起,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一般黑,但是歷史的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為什麼1949年以後宋子文對國民黨政權不抱任何希望了呢?原因就在於這個政權運作到後期,它和人民的關係、它與社會進步的潮流已經完全脫節了,它內部的矛盾已經發展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地步,無法再通過內部的調適來化解矛盾了。我認為不管宋子文和蔣介石的關係好壞與否,他在當時的表現怎樣,我們都要客觀對待。對這些問題我們越是採取這樣的態度,我們就越能更好更客觀地來了解歷史、理解歷史,從歷史中獲得有益的借鑒。

  1944年12月18日,宋子文成為《時代》封面人物。此前兩周,他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照片上的小字為“通往勝利的路在峭壁之上”。

他的命運是時代的悲劇

  南方都市報:正如你所說,宋子文是“兩朝國舅”,但卻最終與蔣介石鬧翻。宋與蔣的根本矛盾在哪裡?

  吳景平:蔣介石與宋子文的矛盾,同蔣介石與汪精衛的矛盾,屬於不同性質。蔣介石與汪精衛的矛盾是敵我矛盾,汪精衛最後走向了中國、中華民族的對立面,走到了日本侵略者那邊。而蔣介石和宋子文在這點上始終是一致的,對外敵入侵的態度非常清楚。所以雖然在戰前宋子文對蔣的意見非常大,1933年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所有職務,但是等到抗戰爆發以後,國難當頭,獲取外援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嚴重,他就感覺到自己應該站出來了。他與美國各方都有著良好的人脈關係,他認為應當把這些資源都貢獻給國家民族和政府,這是他肯站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到了後期,他看到國民黨的統治迅速走向沒落,他也感覺到了危機意識。

  蔣與宋的矛盾,最根本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應當說宋子文更加了解近代民主的觀念和理念,更了解國家、社會、公眾各方面的關係,國與國的關係,更代表近代化的趨勢。但是,其實他在當時那種環境中也沒有其他的選擇。由於宋子文與蔣介石基本理念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使得他們產生了分歧。對於宋子文,讓他做無法做下去的事情,他就一定不會做的。要拋棄原則來一味迎合蔣介石,宋子文最終是不會願意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