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稀土打造人民幣國際通道迫在眉睫

http://www.CRNTT.com   2011-11-19 09:07:32  


 
  文章提出,中國理該在建立國家級的“中國稀土交易所”、將稀土“話語權”掌控在自己手中、借“稀土”打造人民幣出海通道等方面著手研究和落實“稀土戰略”。

  為盡力避免“區自為戰”,稀土交易所不能辦成區域性的地方性交易所,更不能借此成為“為地方牟利的手段”或“工具”,必須由國家統一調動資源,為國家整體戰略服務。而盡快將稀土“話語權”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標誌,是率先制定和掌控計價單位,率先頒布和執行交易規則。今後稀土出口不應以礦石的“噸”計價出口,而應以國際通行的“克”計價通過人民幣交易,加快開展稀土期貨交易,開發出精品稀土,並借此推行“精品稀土”的國際化交易公約的制定和實施。這既是人民幣走出去的“內在價值”定位決定的,同時也是在為人民幣定價做“標的”。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在於沒有自身能有效控制的“國際結算體系”,自建這樣的體系不但受到國際的強力遏制,而且迫於“時間窗口”也已來不及。由於沒有對外“洩洪出口”,人民幣一直在被動升值,即便推行人民幣跨境交易“FDI”,也解決不了結算體系上的問題。一旦建立起“中國稀土交易所”,就可借此打通人民幣向外走的通道,實現人民幣“坐地交易”的國際化。

  為此,在戰略上可以分兩步走:第一、“交易所”建立的標準應有國際化高起點。參照國際石油與黃金交易的規則,實施國際化定位,在倉儲、交割、交易系統等硬件方面,遵循“安全化”、“國際化”、“通用化”、“便利化”的“四大原則”,尤其是“倉庫”要有類似美國的“國際庫”的“安全度”和“信譽度”。第二、確立人民幣作為國際交易貨幣的優先權。在交易會員及代理交易範圍方面,要實現“先國內,再國際”的原則,並借助稀土的“國際化交易”,建立國際化結算體系上的“軟體系”即“協議體系”,為人民幣在未來建立結算體系的“硬體系”即“實體性體系”贏得寶貴時機。

  文章指出,“稀土戰略”工程建設,目前應盡快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研究:

  首先,提升整合力度,力爭“不留死角”、“輸出控制”、“不設特區”。為此,需要進一步下大氣力全面整合全境域的稀土資源,改變目前依靠一般性行政命令執行整合或由利益集團劃分利益的做法,將目前整合力度進一步升級到“全國立法的最高層面”,由國家在戰略上統籌整合。同時,資源輸出必須“立即停止”或實施嚴格的“總量控制”。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擁有未來的“戰略後手”。

  其次,規劃產品標準,實施國家儲備。徹底改變生產“稀土初級產品”的做法,杜絕出口“稀土初級產品”的傳統行為,未來稀土礦產企業一律生產“精品稀土”。這不僅是單純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商業問題,更是國家“貨幣國際化”的戰略性問題。產品亦遵循“黃金貯備”原則,實施國家收購儲備。這樣,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稀土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改變中國稀土低端出口的路徑,為國家提供“戰略後手”儲備資源。

  其三,推出稀土期貨,掌控定價權。能否全面掌控“稀土定價權”是決定中國擁有稀土資源價值最大化的核心意義所在。中國今天既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同時又處於經濟安全的高度“被遏制”期,與世界各大利益集團“博弈”的籌碼,決定了中國的未來“生存空間”。盡早推出稀土期貨,不僅有利於掌控其定價權,更有利於對國內稀土資源的整合和高效儲備的實施。

  其四,從國家戰略層面盡快立項,建立“稀土戰略研究中心”,全面承擔國家稀土的戰略制定、產業整合、定價分析、產品標準制定、市場准入及管理、期貨交易、國家儲備以及風險評估等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