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孫立平:階層固化 仇富與嫌貧意識都在蔓延 | |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11:05:17 |
《南風窗》:您曾經提到,“多少年來,我們有一個最基本的假定,改革和轉型的過程,就是一個從起點到終點轉變的過程。但是忽略了一種可能性,就是轉型的過程當中,每一步都有可能停下來。”如果追根溯源,轉型陷阱的形成是否與改革之初的終點設想有關,從一開始就缺乏頂層設計,沒有明確的目標? 孫立平:有沒有總體設計要看從什麼意義上來理解。在改革開放起始的時候,要結束和破除的東西是明確的,這就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告別人整人的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目標是四個現代化。但在走到什麼地方去的問題上,是較為模糊的。當時叫“撥亂反正”,就是在基本體制上回到改革前的17年,並對體制的弊端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復;在經濟上引入一定商品經濟的因素,提供一定的經濟自由;實行四項基本原則,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不變。到了1980年代中期,開放開始推動改革,導致改革思路突破最初的設想。 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對美國的訪問。據說,鄧小平回來後在某次高層會議上說:我看見了現代化。隨著國家領導人出訪增多,帶回了關於國外新技術革命的信息,《第三次浪潮》、《大趨勢》等書譯介過來。新的改革思路在孕育。如果說,1980年前後改革思路形成的坐標是“文革”前17年的話,現在的坐標是新技術革命體現的一個新的文明。於是,許多突破性的思路開始被提出。回過頭來看,這個時期中國社會中的氛圍和思路,是最靠近世界主流文明的,也是中國最有自信的時期。那個時候的自信表現為對自身問題的不回避,以及向別人學習的勁頭上。 對於1990年代以來中國的改革,一般評價是,經濟改革是成功的,而政治體制改革止步不前。其實,我覺得這兩個方面的改革,現在看來都是值得反思的。政治體制改革止步不前不用說了,結果是權力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迅速膨脹。而經濟體制改革,則與政治體制改革的謹小慎微形成鮮明對照,鼓勵大膽去試,不怕犯錯誤。就鼓勵改革勇氣來說,這似乎無可厚非,但結果卻是造成經濟生活的高度非規範化。其實這個階段的改革,最需要的是通過自上而下以立法形式推動,但由於不具備相應條件,只能以打左燈向右轉的方式進行。由此造成的結果,一面是越來越膨脹且不受制約的權力,另一面是非規範的經濟。兩者結合在一起是什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