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為何那麼亂 | |
http://www.CRNTT.com 2012-05-25 10:53:59 |
該課題組認為,不同的研究者在數據采集和使用方面或許不能完全重合,因而在得分上有可能存在少許差別,但這並不影響到研究結論本身的科學性。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之所以與公眾的評價出入較大,核心是因為其指標體系和算法本身充斥著“數量”替代“質量”、“規模制勝”的邏輯,這是課題組質疑的核心所在。 比如,本科生培養得分是由三項加權相加得到的,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權重為0.6的項,該項分母全國大學均一樣,分子由六個子項相乘得到,其中“每名本科畢業生計算分值”均為1,而同一批次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折算系數、大學新生錄取分數線折算系數、大學本科教學評估結果折算系數、大學全校生師比折算系數”四者乘積相差微乎其微,近似為常數,因此,分子中的乘數之一“大學本科畢業生數量”實際上主要決定了本科生培養得分的高低。 此外,科學研究得分計算中也充斥著“數量”替代“質量”、“規模制勝”的邏輯。比如在統計高校論文時沒有考慮論文所在期刊的影響因子,致使一般刊物和《自然》、《科學》等國際最頂級期刊沒有區別,不僅不能反映論文質量,更無法凸顯高水平科學研究的價值與貢獻。 另外,中國科大課題組認為,武書連表示其大學排行榜數據源自公開的第三方數據,但其公開發表的《2010中國大學評價》算法中存在“大學參與軍事科研”的指標。“一般而言軍工科研均是保密的,那麼武書連所謂的第三方數據源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值得懷疑。” 針對武書連提出的“瘦身”比較法,中國科大課題組表示,這種做法缺乏科學性。比如,武書連博文中“科研得分”計算方法是“將中科大科研得分按人數比例降低”,這與其《2010中國大學評價》中的“‘科研得分’與‘人數’無關”的算法矛盾,從學術角度看,前後邏輯嚴重不一致。“因此,博文中所述的將科研得分縮減的推演過程,不是與其公開的算法相違背,就是暗指科學研究得分與規模高度相關。” “況且,這種‘瘦身’自證法本身就立不住腳。因為如將中國科大的師生放大到“武書連2012大學排行榜”第一名的規模,並採用其假設思想(中國科大教師和學生水平與第一名相同),則中國科大的科研得分將列“武書連2012大學排行榜”第一名。”中國科大課題組認為,這一方面表明所謂的“瘦身”自證法是極其不合理、不科學的,另一方面再次證實其大學排行榜得分對規模敏感。 ■ 忽視質量和效益是中國大學排行的通病 “關於大學排行榜的學術討論是一個正常的學術研究過程,有助於大學排行榜公信力的建設,促進其進一步完善發展。”國內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 他指出,與國外大學排行榜有些不同,我國大學排行榜幾乎每次發榜,都遭遇公信力的質疑,其主要原因在於,其選擇的評價指標並不被普遍認可,同時,數據的真實性也存疑。“比如說,各個學校公布的院士數加在一起,遠遠超過了實際數量,此外,這當中也還存在著‘錢名交易’的現象。”他指出,要製作具有公信力的大學排行榜,首先要規範排行榜的製作,杜絕其間可能存在的潛規則;其次要通過信息公開,讓排行製作機構用於排行的數據,公開透明、真實可信。 “除此之外,存在於大學排行榜中的普遍問題,是重規模、數據、投入、成本,而忽視質量和效益。”早在2005年,熊丙奇就曾在其博文中預測過:“加州理工學院可能在中國進不了前三,因為這所學校‘小’得可憐,而在我們的大學排行榜指標體系中,是學生越多越好,校園越大越好,論文發表數越多越好,學科門類越全越好。” “作為社會評價,社會機構製作的排行榜,不能一味迎合大學的功利化,而應該以健康的社會評價,引導大學扭轉功利化的辦學趨勢。”熊丙奇說。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