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教育哲學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10:39:02  


 
集權消滅了教育界累積成果

  可惜的是,這種近代以來的教育哲學,並沒有真正在中國的教育界和知識界生根。隨著新政權的確立,政治回歸集權,教育界的一切又變回去了。前面我們有意識地比較詳細地討論了儒家的教育哲學,主要是因為要說明這種教育哲學仍然占據當今中國的主流。儘管教育哲學的名稱和概念換了,例如換成了馬克思主義或者別的概念,但性質和內容沒有什麼變化。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實際上是一種分析哲學,分析資本和社會問題的哲學。但到了中國,或者被“中國化”之後,就演變成為一種道德哲學,就是用於判斷事物和行為對錯的工具。這和傳統儒家沒有很大的差別。當然,社會的接受度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中國的教育體系也沒有什麼獨立性,只是政治行政系統的一個延伸。政治和知識界沒有任何邊界,權力還是傾向於控制知識。除了傳統上所具有的政治行政手段外,現在又有了更現代也更有效的控制手段,即通過經濟利益的控制等。知識界沒有自己的邊界,也沒有自己的認同,仍然是一個依附型階層,要不依附政治權力,要不依附經濟利益。也就是說,知識界並沒有強烈的意識,為了知識而創造知識,而是為權力和利益提供服務。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有知識創造非常困難。

  中國有沒有可能發展出一種新的教育哲學?我們認為,是有可能的。為什麼可以這樣說?

  目前的格局難以為繼。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專業人才。不過,現在的局面是不僅培養不出人才,連人也培養不出來。中國的教育界把人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了?這不是一個明了的問題。教育界擔負培養合格公民的責任,但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反社會的;教育界要培養愛國主義者,但培養出來的人往往不愛國;教育界要培養專業人才,但培養出來的人往往一點專業精神都沒有。實際上,很多所謂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連一個合格的公民的素質都沒有。中國的傳統強調先做人,後做事。但是現在培養的人又怎樣呢?專業主義沒有養成,就連作為公民的基本素質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教育首先沒有把他們培養成人。

  如果大學生競爭不過農民工,還要這種高等教育幹什麼!中國的家長非常辛苦,花大量的經濟資源在小孩的教育身上,但有什麼樣的回報呢?最近幾年出現了高中生罷考的現象,這非常容易理解。不過,在這個過程背後積累了社會對教育界(因此也是政府)多少的怨恨呢?傳統上,教育界是最受人信任的一個領域,但現在的中國社會對教育界有多少的信任呢?

  再者,政治權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也過於緊張。兩者之間基本的信任都沒有,兩者之間的關係充滿敵視。最終這種緊張關係會演變成一種零和遊戲。現在在很多領域開始了政府向社會的分權運動,這個局面最終也必然擴展到知識界,知識界也必然會獲得更多的自治空間。

  因為教育界是政治行政體制的延伸,所以,如果要在政治和教育之間確立邊界,政治行政改革必須是前提。僅僅局限於教育領域的改革會無濟於事。實際上,從很多方面來看,政治權力方面也感覺到,在政治和知識之間建立邊界的重要性。這種邊界的確立,實際上對政治權力非常有利。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成為人才的競爭,知識體系的競爭。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獨立和自治的知識領域,如何在主權國家間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在內部,知識發展的邏輯也在要求這一邊界的確立。教育界如果繼續處於一個依附地位,無論是政治權力還是經濟利益,知識發展本身就很難成為教育界的主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