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叙利亞危機中的大庫爾德斯坦之夢

http://www.CRNTT.com   2012-09-14 10:34:00  


 
  土耳其是庫爾德人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一方面是因為土耳其集中了大部分的庫爾德人口,另一方面則與土耳其追求民族純粹性的國家構建策略有關。

  1919年,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根據該條約,庫爾德人可以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以南、敘利亞和伊拉克以北庫爾德人占多數的地區建立自治區或獨立國家。這是世界歷史上有關庫爾德人自治或獨立的唯一國際文件,也是目前庫爾德人要求獨立的主要依據。但隨著英法在該地區的爭奪和凱末爾民族解放運動的成功,《色佛爾條約》最終成為一紙空文。1923年,協約國與凱末爾政府簽訂《洛桑條約》以取代《色佛爾條約》。應凱末爾的要求,《洛桑條約》不再提及庫爾德人的自治和獨立問題,並對庫爾德人聚居區進行分割,將其分別劃分到土耳其、伊朗、英屬伊拉克、法屬敘利亞和蘇聯。《洛桑條約》還規定,只有非穆斯林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為土耳其的少數民族,這樣就否定了庫爾德人的少數民族地位甚至民族屬性。

  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強調民族單一性的“凱末爾主義”成為土耳其國家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在該思想指導下,土耳其政府對庫爾德人採取了民族同化政策。首先,在法律上不承認庫爾德人的民族屬性和民族地位。早在1922年,凱末爾就宣稱“新國家是土耳其的民族國家”。1924年通過的《土耳其共和國憲法》明確否認庫爾德人擁有獨立合法的民族地位,將其稱為“山地土耳其人”。其次,對庫爾德人採取強制同化的政策。1925年,土耳其政府制訂了《東部改革計劃》,規定在馬拉提亞、埃拉澤等省份使用土耳其語以外的語言會受到懲處。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土耳其政府推行更名措施,將一直使用的庫爾德人地名和人名都強制用土耳其語代替,新生兒則一律用土耳其語取名。此外,土耳其政府還採取了其他同化措施,如向庫爾德人聚居區移民,禁止組建聲稱土耳其存在少數民族的政黨等。土耳其政府的同化政策引發了庫爾德人的強烈反抗,1925年土耳其建國不久就爆發了賽義德起義。土耳其政府對這些活動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措施。

  庫爾德人的抗爭與土耳其政府內外結合的應對之策

  儘管庫爾德人問題由來已久,但庫爾德人早期的反抗活動主要集中在宗教和語言文化領域,且在土耳其的軍事鎮壓下相繼失敗,因此並沒有對土耳其的國家整合構成嚴重威脅。直到上世紀60年代之後,庫爾德人明確提出獨立建國的政治目標,尤其是隨著庫爾德工人黨的成立,土耳其才面臨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整合危機。

  庫爾德人問題之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走向激進,與當時的土耳其國內外環境有關。首先,1950年土耳其開啟了民主化進程,誕生了第一屆民選政府。通過選舉上台的民主黨政府放棄了凱末爾時期的高壓政策,放鬆了對政黨、言論和宗教等方面的控制。日益寬鬆的政治環境為庫爾德人運動再度興起提供了前提條件。其次,當時國際社會蓬勃發展的左翼社會運動激發了庫爾德人,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的激進思想意識。

  土耳其最大的分離勢力庫爾德工人黨即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立的,其領導人厄賈蘭是典型的左翼激進分子。庫爾德工人黨以建立獨立的庫爾德人國家為目標,主張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實現上述目標。庫爾德工人黨成立之初主要從事政治鼓動和宣傳活動,但是1982年黨代表大會決定採用恐怖手段,打擊土耳其政府和親政府的庫爾德人,由此庫爾德工人黨轉變成一個帶有恐怖主義性質的政治組織。1980年,土耳其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國家政權。土耳其軍政府對庫爾德分離勢力採取鐵腕政策,除了對他們進行軍事鎮壓外,還在1982年憲法中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庫爾德語,進一步打壓庫爾德人的政治文化權利。面對土耳其政府的高壓政策,庫爾德工人黨從1983年到1999年間,與土耳其政府展開了長達15年的軍事鬥爭。在海灣戰爭期間,庫爾德工人黨的勢力達到頂峰。冷戰結束之後出現的民族主義浪潮對庫爾德人產生了激勵效應,同時海灣戰爭的爆發也給庫爾德人游擊隊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間。他們以伊拉克北部為基地,通過招募伊拉克難民壯大實力,在土耳其南部不斷擴大控制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