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在經濟發展大趨勢下把握經濟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08:10:40  


 在穩增長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文章指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從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年均8%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這是一個關鍵時期、轉折關頭。在傳統工業化道路上我們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也應看到,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局限性帶來了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即技術、利益、觀念、體制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大慣性,非下大力氣不足以將運行了數十年的經濟快速列車轉入新的軌道。

  粗放式增長可以利用低價格資源獲得成本優勢,同時技術研發昂貴而耗時決定了技術具有稀缺性。所以,在一定時期用價格低廉的資源替代稀缺昂貴的技術,成為獲得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粗放式增長代價高昂、不可持續。目前,各種資源價格快速上升,即使是中國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供求關係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工資的增長幅度快速提高,企業普遍感受到勞動成本上升的壓力和“招工難”。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發生在四川、河南等內陸人口大省,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這些情況表明,低價資源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發展的根本出路是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實現經濟結構調整,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動力和能力兩個方面,即當經濟體具有較強的創新動力同時又具有創新能力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過程才會加速推進。但在現實中,這兩方面的條件往往難以同時具備。當經濟高速增長時,企業面臨很大的盈利機會和獲利空間,雖然具有較強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能力(尤其是財力),但往往缺乏動力;當經濟增速下滑時,企業具有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動力,但往往由於經營狀況不好而缺乏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能力(缺乏資金)。

  中國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可用的調控手段較多,包括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易於達到立竿見影的調控效果。但是,宏觀調控政策的可操作空間逐漸變小,特別是在結構調整方面的效果往往不佳。這表現為任何調控政策特別是力度較強的調控方式,都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如力圖以產業政策直接進行結構調整,勢必加大政府幹預市場的力度,很可能導致新的結構矛盾。所以,應當審慎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特別是慎用強烈的行政性調控手段。

  理論上,我們不應再追求GDP的高增長率,而應在增長率下降到7.5%—8.0%的調控目標區間後,以更大的力量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但是,當GDP增長率真的下行到接近8%時,如果不採取一定的寬鬆性宏觀經濟政策和穩增長的產業政策,增長率就很可能加速下滑以至跌破調控目標區間的下限,甚至發生難以承受的經濟衰退。而且,增長率下行必然導致財政收入增長率下降。在財政收支趨緊,甚至一些地方出現財政困難的情況下,財稅部門必然加大稅費徵收力度,使企業在財務狀況已經吃緊的情況下還要面臨稅費征管力度加大的負擔。總之,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都對經濟增長有著高度依賴,穩定住8%左右的增長率是經濟健康發展包括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