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中國和平崛起語境下四大戰略誤區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0:31:35  


 
  2008年12月,中國政府應聯合國要求和索馬里過渡政府邀請,向索馬里和亞丁灣海域派出了海軍護航編隊,邁出了派遣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歷史性一步,對於保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有效維護國家經貿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由於此次護航行動,中國海軍護衛艦才得以參加今年年初的利比亞撤僑任務,在確保我國僑民和海外勞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利比亞戰爭前,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為188億美元,但由於戰事爆發,中國所能收回的投資不足4億人民幣。在反思中國海外投資教訓時,國內投資家大多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國企業對投資的風險認識不足,投保的險種不夠造成的。此言不虛,但反觀美國,凡是美國商貿利益到達的地方,都有美國軍事力量的存在。利比亞戰爭也從側面提醒我們,在中國企業大踏步走出國門同時,我們要謹防美歐用強力手段將中國從全球重要能源產地和市場上排擠出去,以及試圖用武力將中國的經濟觸角打壓回去的企圖。總之,經濟的崛起呼喚軍事崛起。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家利益的海外拓展蘊含著對國家軍事力量全球化的內在需求。

  第二,沒有軍事力量支撐,國家外交手段必將軟弱無力。晚清以降,由於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國家要麼只能“跪著辦外交”,要麼就是飽受戰火蹂躪。19世紀中後葉,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清朝統治者為了維持搖搖欲墜的統治,採取妥協退讓、避戰求和的外交,使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北洋政府時期,在巴黎和會上,中國雖是戰勝國之一,但中國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等要求遭到英美等國的無理拒絕,理由是中國在歐戰中派出的只是勞工,而沒有正規軍。國民政府時期,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蘇在沒有中國政府參加的情況下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外蒙自治,同意蘇聯以租借旅順港、大連確立為國際自由港為條件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據記載,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蔣廷黻的英語講得非常好,發言理直氣壯,但是沒有人聽。日本外交大臣英語很蹩腳,言辭粗魯,大家卻十分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很欣賞蔣廷黻,對他說:“你的英語講得很好,發言很有道理,但是你的國家太貧弱,弱國無外交。”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周恩來總結歷史指出:“國家這個統治武器,最主要的是軍隊和監獄。這些東西表面上看來同外交並無多大關係,實際上卻是外交的後盾。”⑦縱觀古今中外,外交談判的成功根本上要看雙方的實力是否對等。只有雙方在對等的情況下才會有說理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