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轉型:糾結中的重新啟航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08:29:18  


 
  轉型決心難下

  文章指出,關鍵的是,雖認識已有,但轉型決心難下。

  長期性經濟和財政收入的“雙高”增長使我們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思維:那就是經濟增速一“破八”,總想再回到投資拉動增長的老路。其實,從世界範圍來看,6%-8%的經濟增速對於絕大部分國家來說,絕對屬於可望而不可及的。據估計,2012年中國GDP增速大約為7.7%左右,美國為2%左右,日本也剛剛由2011年的負增長轉為1%左右的增長,歐洲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德國可能在1%以下。金磚五國中,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預計不到6%,巴西3%,南非2.5%。

  為什麼總想“保八”呢?“保八”的目的無非就是保就業、保收入和保財政增長。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從“超高速增長”走向“適度增長”的轉型之路會非常艱難,這兩種增長模式之間的切換需要一個自然漸進的過渡路徑,而製造業能否成功轉型是關鍵中的關鍵。歷史上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台灣都經歷過經濟增長速度驟降的時期,日本在1973年、韓國和台灣在1997年,而且驟降之後增速再也沒能反彈回來。所以,就有一種擔心,擔心中國也不能逃脫這個規律。如果中國經濟增速真的出現驟降,中國的就業怎麼辦?中國剛剛過50%的城市化進程如何持續推進?

  幸運的是,進入2012年,這種糾結心態有了明顯的轉變。

  首先,2012年的兩會破天荒地將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多年來首次低於8%。而且經濟定調由2011年的“保增長”改為2012年的“穩增長”,意在為經濟過快增長降溫,為經濟發展觀念轉變鋪路。“穩增長”雖與 “保增長”僅有一字之差,但“穩增長”顯然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第一,“穩增長”對經濟增速並沒有定量的目標,更多的寓意是要預防經濟短期內快速下行,即重點防範經濟失速的風險和大起大落的劇烈波動,以避免經濟出現硬著陸或引發通貨緊縮;第二,“穩增長”的背後還有著“調結構”、“提效率”和“保民生”的影子,即“穩增長”要以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為大背景。換句話說,“穩增長”不再是把“增長”作為唯一目標,不能為了“穩增長”而不顧“調結構”,而是要把它看成一個統籌考慮增長速度、增長質量和發展民生的綜合性目標;第三,“穩增長”並不是追求經濟高增長,可以容忍一定量的經濟增速下滑,只是不希望下滑得太快,目的是要以較穩定的經濟增長,來盡量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同時也兼顧保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2012年在經濟持續下滑的形勢下,中央沒有出台太大的投資刺激計劃,而且仍堅持了“邊調邊看”的謹慎穩健貨幣政策,這確實反映了政府“穩增長”的良好心態。

  其次,經濟轉型戰略已經從1995年最初提出的“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隨後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十六大提出“三位一體”,十七大提出“四位一體”,發展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可以說,我們的轉型戰略思路越來越明晰。在十八大報告中,這種思路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提出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三是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四是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計劃,強調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五是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和幸福中國,這個提法很新穎、很重要,也很了不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