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樊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警惕兩種盲目趕超

http://www.CRNTT.com   2013-02-22 08:49:19  


 
  警惕兩種“盲目趕超”

  問:您是說,我們現在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應該更多地圍繞生產力提高的角度來進行?

  樊綱:中國終於發展到了中等收入階段,這是好事情,但要注意,當勞動生產率決定的競爭力的提高趕不上收入的提高時,發展過程中就容易出問題,一些發展中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盲目提高收入,而沒有持續地提高生產競爭力。

  我們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點不是抑制收入,而是提高生產力。具體而言,就是要繼續改革,從經濟視角進一步提高效率,要使得生產效率的增長速度始終快於收入和福利的增長速度。

  當前我們需要警惕兩種“盲目趕超”行為,即產業結構的盲目調整和福利水平的盲目接軌。

  今天我們一說提高生產率,就提要改變產業結構、要搞高新科技,認為以前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都不行了、過時了。這些如果不行了,我們的農民工都幹什麼去?他們不能當金融操盤手、電腦工程師,如果全部轉型了,他們就沒工作,那不更加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嗎?

  很多發展中國家會搞產業趕超,在能力不足、教育科研跟不上時瘋狂發展高新科技。以前搞重工業,現在搞高新科技,結果搞出一大堆沒有競爭力、不符合市場供需規律的東西。前些年一些學者和媒體唱衰製造業,唱衰勞動密集型產業,使得我們很多傳統製造業的企業家三心二意,轉行去做電信、光伏、高技術行業等等,不去專注、專業地在自身領域提高創新競爭力。

  實際上,所有的產業包括一般製造業都有提高生產率的潛力。我們現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始終比越南這些新興製造業國家有競爭力,每個產業都可以通過創新升級提高生產率。每一個行業本身都有創新的潛力、技術進步的潛力和效率提高的潛力,你埋頭於自身產業,去做品牌、設計新產品、進行市場開拓,都是提升競爭力的途徑。

  傳統產業通過生產力的提高,勞動成本的降低,同樣可以提高競爭力,繼續保持增長。中等收入不是問題,收入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才是問題。

  問:現在媒體和學者都諱言“福利水平的盲目接軌”,因為現在社會普遍反映是要提高勞動者收入、建立惠及每位公民的社會福利體系,甚至有學者提出應以北歐的福利社會為模板,您對此表示警惕的理由是什麼?

  樊綱:為了保持競爭力優勢,要始終堅持提升勞動生產率,但另一方面是要防止收入的增長超過生產力增長所帶來的承載限度。

  現在大家提社會保障是對的,將國家發展的成果惠及於全民,這也是我們多年來為之奮鬥努力的一個方向。發展中國家由於此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收入差距逐漸拉大。比如我們現在30%—40%以上的勞動者還是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民收入只有農民工工資收入的一半,而農民工收入又在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之下,因此大家會首先急於解決如何通過再分配、社會福利來實現社會平等。

  但同時我們要防止福利盲目趕超心態。

  發展中國家比較容易產生這樣的心態:往往人均GDP3000美元的國家想實現發達國家人均GDP30000美元時的福利待遇,看著人家的福利很好,特別是北歐那些地方,生老病死國家全包,就羨慕不已,對比之下就覺得我不幸福,但是沒有意識到它們的人均GDP是我們的十倍,它們的公民是拿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納稅。

  發達國家早期沒有其他高等競爭者跟它們比較,因而一步步進入中等收入、高等收入階段;而如今,發展中國家總面臨和發達國家比較的壓力,因此不少政治家、民粹主義者為了拉取選票或迎合公眾心態,盲目擴大福利接軌發達國家,盲目補貼產業實施趕超戰略,結果企業競爭力沒起來,國家財政也入不敷出,過早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最終由全體國民為之埋單:就業增長停滯、收入下降、通貨膨脹、社會矛盾重重,整個國家掉入陷阱。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問題,美國的財政懸崖、歐債危機實際上也都是由於支出遠大於收入,消費遠高於實際生產力的增長造成的。這就叫“福利陷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