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晚清民國文人為何對宗教多持否定態度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9:29:42  


 
宗教的無用之用

  現代中國人對待宗教的態度與西方啟蒙運動以來普遍對宗教的態度是一致的,都是一種現代性的態度。現代性是一種理智主義的態度,對於任何事情都是以目的理性為准繩,以有用沒用為依歸。它只承認,甚至放大本能意義上的感覺(欲望),為此感覺-欲望服務,卻根本無視超越生物本能和功利計算的情感。《共產黨宣言》中對此有尖銳的揭露:“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忱、小市民的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激發,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現代人普遍的宗教冷漠,主要不是由於啟蒙或別的什麼思想運動,而是源於現代性的生活觀和世界觀。從根本上說,現代人大都是無神論者,無論何方神聖,在金錢面前都要退避三舍。德波頓之所以要把他關於宗教的書寫給無神論者看,就是因為看到了無神論者(公開的和隱性的)構成了今天西方人的大多數。

  要讓只能以目的理性的方式思維的現代人接受宗教,只有讓他們相信宗教是有用的,而不是出於什麼人類最深沉的情感;並且套個近乎,聲明自己是與他們同樣的無神論者。德波頓說他“並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不認同宗教中的超自然內容”。這樣,可能會吸引許多讀者,但他對宗教的論述就不可能深入宗教的堂奧。不過他也不想研究宗教或認同宗教,而只想告訴人們“其中所包含的諸多有益要素”,證明宗教對現代人還是有用的。

  雖然各種宗教的教規、教義有不少不但不能促進人謀利,反而有礙於人逐利,雖然宗教絕不是人類功利心的產物,但這絕不是說它不能在人類實際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宗教能夠“豐富世俗生活,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和諧友愛”,不懷偏見之人都會承認,毋庸德波頓再來重申。但德波頓還是從九個方面細數了宗教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首先是能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培養群體歸屬感,能夠讓我們深感人間需要彼此的關愛。但宗教靠什麼來做到這一點?德波頓說靠彌撒。但對於由於不信神,因而從來不進教堂,不做彌撒的無神論者來說,這不是在對牛彈琴?只有有共同信仰的人在一起參加一個精神活動,他們才會有群體感和團結精神,他們才會在教堂宏偉的建築和莊嚴的氣氛中感到個人世俗的名利無足介懷。沒有信仰的人即便參加彌撒,恐怕想的不是神職人員的說教,而是股市的漲跌吧。更有想象力也更可笑的是德波頓建議餐飲業模仿基督教的會餐制,搞什麼“博愛餐館”,在那種餐館裡,“窮人與富人,黑人與白人,虔信者與世俗者,偏執者與平衡者,打工者與管理者,科學家與藝術家,都將同桌共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否能有這樣的餐館已經是個不小的問題,即便有,坐在一起吃飯的人能否因此產生兄弟情誼,更是一個問題。大概只有非常天真的人才會相信這樣的“博愛餐館”的設想不是一個烏托邦。

  德波頓是個暢銷書作家,暢銷書作家總是會通過迎合讀者來賺錢。德波頓告訴他的讀者,宗教認為如果不時不時出點小軌的話,我們的身心就一定會毀掉。“假如我們希望擁有運轉自如的群體,就不能對人性抱天真幼稚的想法。我們必須充分接受自己身上破壞成性、對抗社會的深層情緒,我們就不應當把縱酒宴樂、胡作非為掃蕩到社會邊緣,只留給警察來收拾,或者留給評論家去評頭論足。我們應當給混亂胡鬧留出一個肆意揮灑的空間,大概一年一次吧。”允許放縱就是宗教的用處?各種狂歡節、嘉年華或別的什麼現代名堂不比宗教更名正言順,更來得無所顧忌?

  令人奇怪的是,主張宗教的好處在於允許我們出軌的德波頓,卻也把基督教的原罪論視為它的用處之一:“原罪論讓我們理解到自己所鄙視的自身缺陷實乃人類這一物種不可避免的特征,由此鼓勵我們一點一滴地尋求道德的完善,我們因此可以在朗朗乾坤下坦承缺陷並努力改邪歸正。”此話說得很對,但原罪論是一種宗教教義,它只對信眾有效。因此,宗教的這個用處在無神論者那裡大概使不上。

  不過德波頓在談到宗教的道德觀時有句話說得比較深刻,就是“宗教的道德觀表明,過於強烈地反對他人把自己當孩子看待,這終究是不成熟的標誌”。人是需要引導的,尤其是超越者的引導,這古人比我們更明白。各大宗教就不用說了,神佛教主、聖人先知就是引導者。而在中國,《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自由主義者在執迷於自由時卻未能看到,我們自小就需要他人的約束和引導。”實際上是根本否定了人需要引導,以至於現代人的行為日益危險乖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